-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100周年之际.pdf
地 质 科 学
0FGEOLOGY
2013年10月 CHINESEJOURNAL 48(4):945—969
doi:10.3969/j.issn.0563—5020.2013.04.O叭
编者按:以地质调查所创建为标志,中国人自己的地质学已经诞生100周年了。为了纪念
地学界这一有意义的重要事件,本刊发表这篇特邀综述文章。该文回顾了地质学被引入中国的
“西学东渐”过程,回顾了地质调查所成立前国人早期的地质活动,回顾了地质调查所成立后中
国地学界前辈们37年的活动与贡献,对研究中国地学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天,我国已
经成为地学大国,但还算不上地学强国。读一读这篇文章能使我们以史为鉴,学习前辈们脚踏
实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为把我国建成地学强国而不懈努力。
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
——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100周年之际
国连杰1 叶大年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lo0029)
摘要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
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从16世纪后半叶的
“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地学传人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到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最后建立
中国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学科建制,中国地质事业历经了长达三个半世纪艰辛曲折并
充满坎坷的历史进程。创建于1913年的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科研机构,在章鸿钊、
丁文江、翁文灏等第一代地质学家的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全面
开创和奠定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地质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赢得
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地质调查所的成功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地质学,对我国
古生物学、地理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土壤学、考古、古人类学、燃料和地图等诸多学科领域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西学东渐地质调查所100周年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1 “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地学启蒙
此肇始。他在传播福音、发展教徒的同时,也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584年,他在
肇庆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随后的二十几年间,他又先后绘制出《山海
舆地全图》和《坤舆万国全图》等8种中文世界地图,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新地球
国连杰,男,1957年8月生,博士,地质学专业。E—mail:guolianjie@mail.i韶cas.ac.cn
2013—03一06收稿,2013—09—04改回。
地质科学
观”,西方近代地学在中国启蒙。
1623年,传教士艾儒略(J.Aleni)编译最早的中文版世界地理专著《职方外纪》,把世
界分为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洲)、利未亚(非洲)、亚墨利亚(美洲)、墨瓦拉尼亚(大
洋洲)五洲,北舆(北极)、南舆(南极)两极和大西洋、大东洋(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
和冰海(北冰洋)四洋,进一步加深了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利玛窦、艾儒略等不仅向中国传播了地圆说、五大洲、水晶球宇宙、五大气候带、海陆
分布、经纬度及测量方法、地图投影与绘制等地学知识,宣传了注重实证、重视逻辑推理
的西方科学思维和方法,而且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使中国少数开明士大夫首次感悟到,原来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甚至不是亚洲的中心,
而仅仅是世界的一隅;原来除了中国以外,地球上还有许多更发达、文明的国家。
然而,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颁布禁教令,驱逐教士,关闭了西学进入中国传播
的大门。近代科学思想和理念的清风在荡漾起阵阵涟漪之后,归于沉寂。尽管有徐光
启、李之藻、杨庭筠等少数开明知识分子的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20年.pdf
- 中国北方草地植物群落碳、氮元素组成空间变化及其与土壤地球化学变化的关系.pdf
-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pdf
- 中国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高电阻率水层地质成因——以川西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为例.pdf
-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pdf
- 中国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兼论中国原油的有机与无机来源.pdf
- 中国地球深部物理学和动力学研究16大重要论点、论据与科学导向.pdf
- 中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与主体发展方向.pdf
- 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管理与服务进展分析.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