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中西医治疗概况.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应性鼻炎中西医治疗概况

变应性鼻炎中西医治疗概况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正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所引起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相关器官症状给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体力活动以及情绪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努力下,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近年来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中医药治疗 张雪梅[1]强调根据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分型论治,是治疗的关键。由于临床表现有差异,故分型很不统一,较一致的是肺气虚寒型、脾肺两虚型、肺肾两虚型。 1.1.1 肺气虚寒型 此型拟温肺散寒、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徐鸿庆[2]用温肺汤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牟淑兰[3]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防风、白术、苍耳子、菖蒲、五味子、辛夷、桔梗)。 1.1.2 脾肺两虚型 孔令穆[4]提出补肺健脾通肺利气, 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苍耳子、辛夷各10g,黄芪、山药各15g,茯苓、扁豆、苡仁各12g,砂仁、防风各6g,炙甘草3g),程康明[5]提出益气升清、调气活血法,用自拟鼻通一号心肺同治、气血双调,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升麻、附子、当归、赤芍、川芎、桃仁、莪术、辛夷、僵蚕。 1.1.3 肺肾两虚型 此型拟温肺补肾、益气固表。徐轩[6]以益气补肾、温阳散寒为主,用自拟鼻敏合剂(制附子、桂枝各6g,细辛3g,黄芪、防风、白术、诃子肉各10g,辛夷6g,甘草5g),吴咸山[7]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用金匮肾气汤化裁。 1.1.4 其他分型 瘀血阻络型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久病入络,以及过敏性鼻炎在发作时存在鼻黏膜微循环障碍的病机,益气活血,用补阳还五汤;肝经风热、风寒袭肺型,董振华[8]用逍遥散加减(白芍30g,茯苓25g,龙胆草5g,蔓荆子10g,辛夷10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10g)以疏风清热,祛风散寒。郁热型以清解郁热为主,王家怡[9]等用徐长卿、辛夷、苍耳子、沉香、黄芩等加工成末加鲜姜汁调和,穴位贴敷;寒热夹杂型如清热止嚏汤(葛根、赤芍、黄芩、知母、黄柏、泽泻、生地、红花、肉桂、细辛)。 1.1.5 中药方剂 李鹏[10]运用鼻敏宁丸(党参、黄芪、白术、仙灵脾、桃仁、红花、苍耳子、辛夷、防风、蝉蜕、徐长卿、乌梅、黄芩、赤芍)以温肺健脾补肾、活血祛风通窍,临床总有效率94.2%,能使患者鼻黏膜敏感性降低,血清IgA、IgG含量升高,血清IgE含量降低,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温跃才[11]用自拟鼻鼽灵(黄芪、白术、防风、淫羊藿、徐长卿、乌梅、石菖蒲、路路通、白芷、当归、露蜂房、细辛、甘草)治疗100例;有效率达95%。 1.2 针灸治疗 1.2.1 体穴针灸治疗法 张有圣[12]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52例。针灸取穴:迎香、印堂、合谷、足三里为主穴,配穴随证加减,配合自拟御风健鼻汤(苍耳子、蝉衣、辛夷各6g,防风、白蒺藜、玉竹各9g,炙甘草3g,苡仁、百合各12g)口服,显效41例,有效9例,无效2例;纪晓平[13]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76例。基本处方:上星、头维、印堂、太阳。随症取穴与辨证取穴。 (1)眼痒:攒竹; (2)头痛:通天;(3)气虚:足三里; (4)咳嗽:天突、风门、肺俞;(5)哮喘:定喘、华盖、膻中;(6)嗅觉减退:迎香; (7)阳虚:关元;(8)阴虚、血虚:三阴交;(9)风寒:风池、大椎。有效率为100%。 1.2.2 刺激神经节和鼻丘 孙氏[14]采用针刺蝶鄂神经节,每次一侧,4~7天1次,5次1个疗程,1472例中痊愈968例,显效214例,有效206例,无效84例,总有效率94.3%。刘氏[15]针刺鼻丘穴,同时以1%可的松麻黄素滴鼻液点双侧鼻腔组为对照组,结果Plt;0.05,说明针刺组优于治疗组。 1.2.3 穴位贴压法 多数学者以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林氏[16]取耳穴内鼻、外鼻、咽喉、肺、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草麻疗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93.6%。郭晓[17]于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13例,穴取天杼、风门、肺俞、脾俞及肾俞,每次选贴3对穴,交替使用,每10天1次,连贴3年,药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共研成细末,同时加入麝香、川姜汁调成糊状,有效率为77.8%。 1.3 中药塞鼻法 陈鹤岗[18]用鹅不食草软膏(鹅不食草10g,凡士林90g)塞入双侧鼻腔,30min取出,1次/d,15次为1个疗程,治疗56例,有效率100%。 1.4 下鼻甲注射疗法 江丽梅[19]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行双下鼻甲黏膜注射治疗60例,有效率为90%。 1.5 中药喷雾疗法 成正元[20]用中药喷雾法治疗130例,用黄芪40g,半夏10g,防风15g,白术12g,五味子7g,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