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有根的后现代乡村文明-中国社会科学网
●城镇化问题研究
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有根的后现代乡村文明
王治河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现代文明借“城市化”和“发展”的名义对乡村疯狂挤压,使乡村文明濒临消亡的危险。这种对
乡村文明的挤压反过来也造就了现代文明的无根性和不可持续性。作为现代文明理论基础的第一次启蒙,特
别是它对自然的帝国主义态度,对农民的蔑视态度,对传统的虚无主义立场,对发展的盲目崇拜,以及支撑
这一切的现代机械哲学世界观,是导致乡村文明的凋敝和现代文明无根性的重要原因。第二次启蒙主张超越
第一次启蒙,进而呼唤一种有根的后现代乡村文明。这是一种珍惜传统、敬爱自然的文明,一种尊重农民、
钟情共同体繁荣的文明,一种主张城市与乡村共荣、工业与农业并茂的有根的生态文明。
关键词:第二次启蒙;建设性后现代;城市化;乡村文明;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王治河(1960— ),男,山东招远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
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后现代哲学、过程哲学和第二次启蒙研究。
( )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401-0064-09 收稿日期:2013-11-10
就是一部小农场逐渐被蚕食的血泪史。
一、危机中的乡村文明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今日的中国也在重复着
1985年,美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比尔·霍 昔日美国乡村凋敝的故事。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
姆在其《音乐的失败》一书中写道:“在我15岁的 数字表明,我国的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
时候,我就可以很快界定何谓失败了:那就是老 到只剩270万个。这意味着,每一天中国都有80
[1]56 [4]
死在明尼苏达的明尼奥达。” 明尼奥达是霍姆 个到100个村庄消失。 由于认为“只有工业文
的农村老家。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年青人,如 明、城市文明才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才是人类文
果你不能逃离你不幸生长在其中的农村,那么你 明的标志”,农业文明则被看作是与自给自足的
就是典型的失败者。这样一种视乡村为“失败之 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最落后、最腐朽、最该抛弃
地”“绝望之地”的观念,按柯什曼的说法,当时 [5]
的文明” 。基于此种认识,一股谈“农”色变、厌
[2]322
弥漫在整个美国文化中。 这也部分解释了美 农弃农之风深入人心,左右世情。曾几何时,一
国农业人口从1870年的52%,1910年的32%,锐 些被人们引以为豪的“鱼米之乡”,成了落后闭塞
[3]
减到1990年的2%这一事实。 据温德尔·贝瑞 的代名词,而“住高楼、走柏油马路”则被看作是
的考察,时至1934年全美尚有大约680万个家庭 “先进”的代名词。
农场,而到了1975年,数字已骤减少到60%,仅 正如张沛灏先生生动描绘的那样:在全国浩
剩250万个。可以说,一部西方现代农业发迹史, 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正在“沦陷”,
··
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有根的后现代乡村文明
中国人的故乡正在消逝。稻场上黯淡了喧哗的人 连续耕作,空间上实施单一农作物的耕种。从而为
声,村子里听不到孩子的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