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毒论浅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医毒论浅论

壮医毒论浅论  【关键词】 壮医理论 毒论 “毒”邪是我国传统医学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毒的本义是指毒草。《说文解字》谓“毒,厚也,害人之草。”在古代,毒被作为致病之因引申运用到医学范畴,成为一种常见的病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壮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壮医毒论蕴含于壮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和药物理论中,成为壮医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古今文献,对壮医毒的内涵、分类、特点以及壮医毒论的基本内容探讨如下。 1 壮医毒的内涵 自石器时代开始,壮族先民就已开始认识毒。《淮南子·修务训》有关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专家认为,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多,有毒的动植物不少,更符合“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1]。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使壮族先民对毒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毒在壮医中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为致病原因,壮医认为,毒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有毒虚致百病之说;二为有毒之物,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等,正如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所言“岭南多毒物,亦多解物,岂天资乎?”;三为毒药和解毒药,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壮医认识和使用的毒药和解毒药在百种以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曾记载了岭南俚人(壮族先民)使用的五种毒药:不强药、蓝药、焦铜药、金药、菌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收载了两种壮族地区著名的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四为病症,即毒病,包括各种中毒、热毒病、血毒病、风毒病、毒结病、痧毒、瘴毒、蛊毒等等。壮医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病症、诊断、治疗用药以及药物性能上对毒有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实践和认识,初步构成了壮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毒论。 2 壮医毒的分类 因毒致病是壮医毒论的核心,也是壮医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作为致病原因,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毒指具体有害、有毒之物;广义之毒是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在分类上,有按毒所依附的事物来分,如蛇毒、虫毒、箭毒、药石毒等;有按毒的形象特征来分,如热毒、血毒、风毒、湿毒、痧毒、瘴毒、蛊毒等;有按毒性猛烈和缓慢来分,如《桂海虞衡志》记载“药箭,化外诸蛮所用,弩虽小弱,而以毒药濡箭锋,中者立死,药以毒蛇草为之。”;有按毒的来源来分,有些毒由内而生,本由疾病而生,又反过来成为致病毒邪,称为内毒,有些毒由外内侵,如风、寒、热等,称为外毒;有按伤害部位来分,有的损伤皮肉,有的则伤害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此外,还分为有形之毒,无形之毒。总之,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是否构成伤害以及伤害致病的程度为依据和标志的。 3 壮医毒的特点 壮族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动植物和其他毒物尤多。多毒主要原因有:①是壮族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应生长的毒草多,毒蛇毒虫多,人误食毒草及被毒虫咬伤多,蛊毒多;②是壮族地区气候炎热、草木及动物尸体腐烂后污染水源造成的水毒、溪毒多;③是壮族在狩猎、战争中利用草毒、蛇虫毒、焦铜制作的毒箭多;④是日常生活饮食及服药发生中毒多[2]。因毒邪种类繁多,所导致的疾病表现复杂,但因毒致病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毒邪、毒物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对毒的抵抗力和自身解毒功能的强弱。 4 壮医毒论的基本内容 4.1 毒虚致病─壮医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民间壮医手抄本《此风三十六样烧图》列举了中风、肚痛风、急惊风、哎迷风、撒手风、鲫鱼风、马蹄风、慢惊风、天吊风、看地风、弯弓风、蛇风、夜啼风、鸟宿风、蚂蟥痧风、疳风、上吐下泻风等风毒。风毒所致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由于风毒闭阻龙路、火路,可出现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鼻塞、流涕或肢体麻木、强直、痉挛、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皮肤瘙痒、目诊见脉络散乱等。著名壮医大师黄汉儒经过系统的整理研究,在《中国壮医学》中首次提出了“毒虚致百病”的壮医病因病机论,把毒作为壮医的最主要致病原因:认为毒之所以能致病,一是毒邪损伤正气,正不胜邪,影响三气同步而发病;二是某些毒邪在体内阻滞“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3]。毒虚致病论奠定了壮医病因病机论理论的基础[2]。   4.2 以毒命名─壮医病症名称的特点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搜集到的壮医病症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以毒命名的壮医病名最为普遍。如痧毒、瘴毒、湿毒、风毒、蛊毒、寒毒、热毒、无名肿毒等等。大类下面又可分为许多更为具体的甚至十分形象的病症名称。如痧毒分为热痧、寒痧、蚂蟥痧、漂蛇痧、红毛痧、闷痧等;瘴毒分为青草瘴、黄茅瘴、冷瘴、热瘴、哑瘴、烟瘴、岚瘴、毒气瘴等;蛊毒又分为虫蛊、食蛊、水蛊、气蛊等;风毒包括的疾病更为广泛,有36种风和72种风之分。 4.3 重视辨毒─壮医诊断疾病的特色“毒虚致百病”是壮医的病因病机论理论的核心,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上,壮医特别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