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酚及姜醇药理作用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酚及姜醇药理作用及应用

姜酚及姜醇药理作用及应用   姜是一种开发价值很大的经济作物,在医药、食品、香料工业中开发前景广阔,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姜醇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姜ZingiberisRhizoma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ZingbierBoehm.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根茎,是常用的中药材,是药食两用植物。药用部分为新鲜根状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1].姜的化学成分可归为3类[2]:精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姜精油是指从根茎中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几乎不包含高沸点成分,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外观显示为透明、浅黄到桔黄的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姜的香气部分风味取决于其精油成分,香气成分主要有姜烯酚、姜醛、姜醇、姜酮、樟烯等十几种芳香物质,精油量是衡量生姜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3-4].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对姜精油的组成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有效鉴定其成分,分析前多采用液相色谱(LC)法将姜精油分为碳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甚至将含氧化合物进一步分成若干组分。姜精油成分主要为萜类物质,如单萜类alpha;-蒎烯、beta;-水芹烯,倍半萜类的alpha;-姜烯、beta;-红没药烯等[5].这2类物质的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由于过去对姜风味成分和药效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了解不够清楚,亦或是成分名称翻译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姜成分的名称混淆不清,其中姜酚与姜醇尤为严重,甚至通用,将二者混为一谈,但实际中二者并非同种成分。姜辣素的主要成分为姜酚类(gingerols)、姜烯酚类(shogaols)、姜酮类(zingerones)、姜二酮类(gingerdiones)、姜二醇类(gingerdiols)等不同类型[6].孙亚青等[7]利用蒸馏萃取法(SDE)从姜中萃取生姜精油,通过GC、GC-MS技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精油的主要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姜精油中姜醇的相对量为0.05%.另外,对于姜醇的报道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因此,本文就姜中姜酚以及挥发油中的姜醇成分的结构、药理作用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1、姜酚   1.1姜酚的结构   姜酚有文献称其为姜辣素、姜醇等,但它们与姜酚是不同的概念。姜辣素(pungentprinsiple)是姜中一类与辛辣味相关物质的总称,包括姜酚类、姜脑类等。而姜醇为生姜挥发油中的成分。姜酚包括单芳环和双芳环庚烷2类。单芳环姜酚又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12-姜酚、甲基-6-姜酚等,结构见图1.双芳环庚烷类姜酚也包含许多成分,其结构差异主要是芳环取代基不同,其结构见图2.   姜酚类结构中都有C3-羰基和C5-羟基,使得姜酚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C-4的活泼氢极易与C-5的羟基一起脱水形成姜烯酚;在加热或碱性条件下,C-4和C-5间的碳碳键断裂形成姜酮和相应的醛(图3)。姜酚在姜中的量较少,稳定性差,对于提取分离工作加大了难度。   1.2姜酚的分析测定   姜酚是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姜酚的准确测定对于姜及其产品的品质鉴定以及姜的药效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姜酚在姜中的量少,干扰测定的成分多,化学和热不稳定性等,为姜酚准确测定增加了难度。目前姜酚的分析测定主要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王丽等[8]利用HPLC测定母姜与子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量,采用InertsilODS-SP色谱柱(250mmtimes;4.6mm,5mu;m)分析,二元线性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检测,结果显示母姜与子姜中6-姜酚量分别为3.0614、1.7752mg/g,8-姜酚量分别为0.9660、0.7821mg/g,10-姜酚量分别为0.7514、0.4780mg/g.陈燕等[9]以辣椒碱作外标,用C18色谱柱,水-乙腈作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D),采用程序加温方式,用HPLC测定了姜油树脂中以姜酚和姜烯酚为代表的姜辣素,此法无须纯品标样,但所测结果是姜酚总量。张雪红等[10]采用HPLC法,使用6-姜酚对照品,用Bondpak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冰乙酸(35∶64∶1)溶液为流动相,在体积流量1.0mL/min下,用标准曲线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了姜中的6-姜酚。曲翔等[11]以6-姜酚肟为内标测定姜及其制品中6-姜酚的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表明,6-姜酚在10.55~2700mu;g/mL,6-姜酚肟在10.43~2670mu;g/m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