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翡翠造型与装饰艺术
西周玉龙凤纹佩 故宫博物院藏 春秋时期玉器通体纹饰常见,布局紧密,饱满与谐。鸟纹、蟠纹盛行,线条流畅、韵味十足。 战国玉器边缘犀利,光泽度强。器表纹饰采用隐起法,精致度大为增加;并与金属镶嵌工艺结合一体,庄重典雅,富丽堂皇。纹饰有龙纹、凤纹、蟠螭纹、谷纹、云纹、丝束纹、浦纹等。 青玉制成,体扁平,形如圆环的三分之一。玉璜的边沿有对称的凸脊,一面以中部为界,饰以双钩与单阴线纹雕成的变形鸟兽纹。两端各有一圆形穿孔,可供系佩 玉鸟兽纹璜 春秋晚期 玉璜 这块玉璜出土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的墓室。玉璜是一种作用与地位都很特殊的玉器,据古籍记载,玉璜具有佩玉的性质,也是王室同姓分封的信物。《吕氏春秋·上德》有“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的记载,说明璜也可作为发兵举众的令符。而且璜又是一种祭祀用玉。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璜具有佩玉、瑞玉、祭玉的多重身份与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基于此,玉璜的制作也是极为精细认真的。 此玉璜用和阗白玉琢制,呈扇形,两头各有一个穿系小孔。边刻成大小不一的齿轮状,玉面的纹饰采用对称构图形式,蚕纹、云纹排列有序,细小的阴丝线亦清晰可见。减地法的运用使纹样的隐起更为圆润饱满,立体感强,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制玉的高超技艺。 战国 金柄玉环 战国 卷云纹璧 汉代玉器的装饰艺术 汉代玉器纹饰分为动物纹与几何纹。 线纹多以浮雕兼细刻的形式出现,有时多种纹饰和雕琢技法于一器,画面生动活泼,装饰性极强。 玉兽面纹璧 西汉早期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赵眛墓出土 此璧径大体厚、图案纷繁,极其少见。以浮雕兼线刻的方式表现。 西汉中期 1975年湖南省长沙市咸家湖曹墓出土。玉质呈青色,局部经浸蚀而略显灰白色。环体扁圆,两面纹饰相似,皆以镂空加饰阴线雕成螭凤勾连的图案,间饰流云纹。 玉镂雕龙凤纹环 隋唐五代玉器装饰艺术 隋唐五代时期以圆雕、浮雕表现外轮廓,以短促密集阴线刻画细部。植物纹在唐代盛行。 此器胎薄质美,做工精细,是唐代玉立雕器皿中绝无仅有的一件极珍贵的标准器。此杯玉料呈白色,半透明状,质地坚细,为八瓣花形,底有椭圆形的圈足,腹外壁满饰花草纹。 玉八瓣花形杯 宋辽金元玉器装饰艺术 宋代简洁凝练,有浓郁生活气息。题材以花卉飞禽为主,以阴线刻画并附加背景烘托。 宋代折枝花造型的玉佩,不求完整,只重局部,以抒发感情为目的,集中刻划某一局部。 北宋 长6厘米 宽5厘米 1974年北京时间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出土,玉料呈青色,器型为一盘卷的竹枝,在一节间还雕出三片竹叶,形态逼真。此器通体镂空,可穿系佩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以竹为创作对象的玉器。 玉镂雕竹枝节 明代玉器装饰的艺术性大大增强,构图复杂。 出现有文人画色彩的玉器纹饰 受道教影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装饰极为盛行。 清代日趋繁复、瑰丽,线条流畅华美,刚柔相济,有皇家风范。 明 透雕龙形佩 明 玉雕铺首 明清的玉器装饰艺术 玉竹筒形壶 明晚期 此壶玉料呈青色,壶体作三节竹筒状,器把与流都琢成竹节状。壶把上镂一穿孔,可以系绳,盖顶部则以一坐姿寿星老人为纽。全器典雅精巧,寓意吉祥,是明晚期典型的实用工艺品。 明 白玉如意结 说明:长7.7厘米,高5.5厘米。 “如意”在六朝时是一种长把带云头状的器物。在佛教里“如意”具有法权的象征,故清朝选后妃时用“如意”作为定情之物。但这件“如意”玉结是从佛教八珍之一——“盘长”变化而来,意为“绵绵无绝期”,用以象征爱情与婚姻的天长地久。此如意结长7.7厘米,高5.5厘米,质地白净,下部有微黄色沁,右边打结处有土浸后的赭痕。其“绳索”的琢磨与结的造型清新淡雅,舒展大方,虽为盘结,但没有赘雕,毫无盘根错节之感,颇具明代特色。 玉寿字壶 青色玉料,宽腹圈足形。颈部饰一寿字;腹部两面隐起人物纹,间有松、竹、梅与灵芝等图案。颈与流口之间以镂雕的灵芝相连,把为螭形,上雕一立体的双龙。盖顶琢一坐态的寿星老人,身旁有一鹿。此器文图都以长寿为主题,寓意鲜明,是明代晚期的典型作品。 明 绿松石执双荷童子佩 明 玉佩 明 青玉绞活环手镯 这件玉镯为青玉,略带浅灰色,透亮光滑,经过高超工艺的打磨,玲珑剔透,玻璃感极强。因为它是同一块整玉雕琢而成,不是高手很难成功。这只玉镯由三根玉绳扭作麻花状,彼此相连相依,但又各自独立,丝丝入扣,活动自如。戴在手腕上,只要手稍稍一动就会发出叮咚清脆的碰撞声,似乎在警醒佩玉者,行为举止切勿过度张狂,要温文尔雅。古代玉镯还有特殊的寓意,几乎是爱情的代名词,在明代《拾玉镯》这出名剧里,玉镯就充当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媒人”。因此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之中,象这样具有深厚而又丰富内含的器件比比皆是,赏玉也由此而成为一种艺术行为,无尽的心得乐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