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沟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审核)探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概述沙田镇碧桂园江畔花园段、庄士新都段截污次支管网工程,涉及范围是沙田碧桂园江畔花园小区、先锋村居民区以及庄士新都小区。污水管道总长底约为2431米,管道埋深约为1.5米~4.5米之间。其中碧桂园江畔花园段管径DN700,管道全长1898米,检查井及沉泥井共44座,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开挖铺设及二程式拖拉管施工工艺;庄士新都段管径DN400,管道全长533米,检查井及沉泥井共17座,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开挖铺设及二程式拖拉管施工工艺,其中倒虹管采用钢管顶管施工工艺。明挖施工段:碧桂园江畔花园段桩号3WK0+040~3WK1+531共1491m;庄士新都段桩号5WK0+017~5WK0+452共435m。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为315日历天。工程造价:1319.6万元。合同质量要求:合格。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和勘察地质报告。2、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3、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4、设计图纸中采用的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国家、部颁及广东省的施工技术(验收)规程、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和文件等。5、《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0-96)6、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当地政府有关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地质情况1、碧桂园江畔花园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工程地质勘探,沿线地层由新至老为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层(Q4mc)、第四系冲积层(Q4al)、下伏基岩为第三系(N);分述如下:a、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填筑土层:褐色,灰色,稍密~中密,局部松散,稍湿,主要是细砂、中粗砂夹粘性土组成,成分不均匀,顶部0.20~0.30m为道路砼。层厚为1.50~4.50m,大部分为道路建设所填,层顶埋深为0.00m,层顶标高1.49~3.47m。b、第四系冲积层(Q4mc)②-1淤泥层:灰黑色,流塑,局部软塑,主要是粘粒组成,含有较多腐殖质及有机质,不均匀夹有粉细砂,局部含量较大,土质成分差;层厚1.20~6.30m,厚度较大,层顶埋深1.50~4.50m层顶标高为-1.32~1.70m。②-2淤泥质粉细砂层:灰黑色,松散,松软,饱和,主要是石英质组成,夹有较多淤泥质及粉粘粒,不均匀夹少量细砂及淤泥质土;层厚3.10~12.60m,厚度变化较大,层顶埋深3.00~10.60m,层顶标高为-7.38~0.30m。②-3中粗砂层:褐灰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由少量淤泥质及细砂、粘粒充填,级配好,磨圆较好;层厚2.70~5.10m,层顶埋深14.20~16.60m,埋深较大,层顶标高为-13.38~-11.10m。c、第三系基岩(N),按岩体强度划分为强风化及中风化岩。③-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结构大部分被破坏,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短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为极软岩;揭露厚度为0.60~3.40m,大部分地段未揭穿,层顶埋深为9.20~21.70m,层顶标高为-18.48~-5.73m。③-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细粒结构,泥质胶结,裂隙发育,夹有少量砾石,岩芯呈柱状,柱长5-25cm,为较软岩;见于钻孔ZK10中,揭露厚度为4.00m,未揭穿,层顶埋深为14.30m,层顶标高为-11.20m。具体地质情况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庄士新都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工程地质勘探,沿线地层由新至老为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层(Q4mc)、下伏基岩为第三系(N)。分述如下:a、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填筑土层:褐色,稍密~中密,局部松散,稍湿,主要是中粗砂夹少量粘性土组成,成分杂且不均匀,顶部0.20~0.30m为道路砼。见于所有钻孔中,层厚为1.70~2.50m,层顶埋深为0.00m,层顶标高2.05~2.75m。b、第四系冲积层(Q4mc)②-1淤泥质粉细砂层:灰黑色,松散,松软,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夹有较多淤泥质及粉粘粒,分布不均匀,局部地段夹有较多淤泥质土,为流塑状;见于所有钻孔中,层厚6.60~9.60m,厚度较大,层顶埋深1.70~2.50m,层顶标高为-0.10~0.60m。②-2中粗砂层:褐黄色,灰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夹有少量淤泥质及粉细砂充填,级配好,磨圆较好;层厚2.60m,层顶埋深11.70m,层顶标高为-9.65m。②-3粉质粘土层:褐黄色,灰色,主要是粉粘粒及夹少量细砂组成,其中10.80~12.00m为软塑,12.00~16.90m为可塑,含有较多粉细砂及底部夹有中粗砂及腐木,成分较杂;层厚0.50~6.10m,厚度较大,,层顶埋深10.40~10.80m,层顶标高为-8.40~-7.65m。c、第三系基岩(N),按岩体强度划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