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云鄂博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柳建勇 程素萍 郝美珍
(包钢(集团)公司白云鄂博铁矿生产部,内蒙古,包头 014080)
摘要:本文通过对白云鄂博铁矿资源及其勘察史的回顾,简述了当前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提出了矿物成分多是白云铁矿综合开发利用的最大优势也是制约因素、国家规划矿区—白云鄂博矿区及其周边探矿、采矿权管理混乱、白云鄂博矿区资源分布情况尚未查明、白云鄂博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应由政府和企业(包钢)共同完成等四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白云鄂博 战略资源 资源保护 规划矿区
1.白云鄂博铁矿的概况
1.1交通位置
包钢(集团)白云鄂博矿床赋存于宽沟背斜南翼,白云向斜两翼的H8白云岩中与H9白云岩的过渡带,对于稀土而言,整个白云岩层都是矿体,而对于铁,则是根据边界品位的圈定,分成了主矿、东矿、西矿、东介勒格勒和东部接触带(铌富集带)等5个矿段。东起都拉哈拉,西至阿布达,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形成一窄狭长的铁、铌、稀土矿化带(见图1)。在向斜北翼的矿体南倾,而向斜南翼的矿体北倾,向斜的轴部通过西矿深部打钻证实南北两翼的矿体相连而在深部变厚变大,同属于一个成矿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见图2)。
图1 白云鄂博矿床铁矿体分布及探矿范围控制图
1.2.2白云鄂博勘察史
1)解放前的勘察
白云鄂博铁矿于1927年7月由我国地质学家丁道衡随中瑞科学考察团去西北考察时发现,并在1933年发表《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1935年,我国地质学家何作霖提出了《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的科学报告;1939年至1944年,日本人曾对白云鄂博进行了多达8次不同程度的勘察;1944年6月,台湾籍地质工作者黄春江受伪华北开发公司资源调查局委派,前往白云鄂博进行地质调查,1946年提交了《绥远百灵庙白云鄂博附近铁矿》报告。
2)解放后的勘察
1950—1954年华北地质局241地质勘探队对主、东矿进行详细勘探,于1954年提交了《内蒙古白云鄂博主、东矿地质勘探报告》。
1958年6月,中苏—氟—稀土和稀有元素矿床1958—1959年中苏科学院合作地质队研究总结报告》,当时查明白云鄂博矿体及一部分围岩中的稀土、铌、钽氧化物的储量。
1963年,国家科委为合理利用白云鄂博矿石,决定由地质部和冶金部联合成立105地质队,以铌为重点,对主、东矿体的稀土、稀有元素进行评价,于1966年提交了《内蒙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稀有元素综合评价报告》,同时著有《白云鄂博矿区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白云鄂博铌赋存状态研究方法》、《白云鄂博矿区放射性元素专题报告》、《白云鄂博矿区矿石矿物志》。
1974-1977年,包钢地质勘探队(541队),重新确立了矿体形态,计算了铁矿石和铌、稀土氧化物的储量和品位,同时对主、东矿上盘开采境界内按资源保护工业指标圈定了铌和稀土在白云岩、板岩中的富集带。于1978年提交《白云鄂博铁矿主、东矿储量计算说明书》,并经内蒙冶金局审查批准作为矿山设计和生产建设的依据。
1980年以后,白云鄂博的勘探工作主要以生产勘探的方式进行,其他地质工作基本告一段落。
1.2.3资源储量
白云鄂博矿床铁储量约为14亿吨,稀土储量约为1亿吨,稀土(REO)远景储量1.35亿t,工业储量4350万t;铌资源远景储量(Nb2O5)660万t(余永富,2004)。
2.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采矿方法
白云鄂博主、东采场都分别进入深部及深深部开采,采用水平分层采剥方法,在上盘矿岩接触带的岩石中开纵向沟,向上下两帮推进,各水平依次推到最终境界为止,同时工作水平数为4—5个。目前,主矿矿石、岩石、东矿矿石均采用采场内汽车,采场外铁路联合开拓运输方式,而东矿岩石则是在采场内破碎,经胶带运至地表,由排土机排弃。
2.2矿山规模
白云鄂博铁矿主要的几次设计是:1956年—1957年原“苏联国立采矿设计院”选择主、东矿矿体分为两个采矿场露天开采,规模年产铁矿石1200万吨,其中主矿(见图片1)720万吨,东矿(见图片2)480万吨,上部用铁路运输,深部的开拓运输方案未做工作,选矿场建在包头。1970年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鞍院)与包钢联合设计,规模是铁矿石900万吨,其中主矿520万吨,东矿380万吨。上部用铁路运输,深部为汽车箕斗联合运输。 1985年鞍院做了深部开采可行性研究,规模是铁矿石1200万吨,其中主矿700万吨,东矿500万吨,开拓运输方案系铁公路采场外倒装联合运输。据此,鞍院1986年编制了《包钢白云鄂博铁矿“七·五”期间扩建到1020万吨/年初步设计》。 即“七·五”期间扩建东矿使之达到500万吨/年,主矿仍维持铁路开拓520万吨能力,“八·五”期间改造主矿,使其维持520万吨/年能力,并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