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心理障碍生物学因素探究进展
性心理障碍生物学因素探究进展
对性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性恋的研究,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性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因素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目的:探讨性心理障碍成因的生物学因素研究进展。方法:本文通过查阅知网、维普等电子图书馆,对性心理障碍成因的生物学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结果:性心理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脑组织损伤、神经发育、生物自限机制等因素有关。结论:生物学因素是异常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基础,当叠加特定的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时,个体更加容易导致性心理障碍。
【关键词】性心理障碍;成因;生物学因素
性心理障碍又称异常性心理、性倒错、性变态,泛指以两性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其正常的异性恋受到全部或者某种程度的破坏、干扰或影响,而一般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异常[1]。性心理障碍大致分三种类型[2]:①性取向障碍:如同性恋、恋童癖、恋物癖、恋兽癖、异装癖等。②性偏好障碍:如露阴癖、窥阴癖、性器摩擦癖、色情狂、施虐癖、受虐狂等。③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癖。
目前关于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虽然提出很多学说,但仍尚不明确[2]。本文通过查阅知网、维普等电子图书馆,对性心理障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整理,从生物因素方面阐述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病机理。
1 遗传因素
对性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性恋的研究。学者们认为,1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人从幼儿开始便产生性倒错,进而形成同性恋倾向[3]。国外科学家的实验研究也证明遗传对于性倾向的重要影响作用。1993年,美国的海莫等人发现,异性恋兄弟在X染色体短臂上一段基因的共有率是50%,同性恋兄弟的基因共有率则高于50%。这一研究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X染色体。对此进一步的研究是以40对同性恋兄弟为对象的DNA分析,表明至少有一个与同性恋有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这一区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性倾向具有遗传基础的最有力的证据[4]。亦有少量的研究发现,男(女)患者第23对染色体有额外的Y(X)染色体,有可能发展为同性恋或是其他性变态[2]。Bailey等(1993)发现71对单卵孪生子中有34对(48%),37对双卵孪生子中有6对(16%)是同性恋,而同胞姐妹中仅6%(2/35)是同性恋,说明同性恋可能有遗传倾向[2]。此外,对特殊家庭的调查发现有同性恋家史的后代出现同性恋的几率较大,说明同性恋在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发生率较高,由此也可以证明同性恋的发生是受遗传决定的[5]。
2 激素水平
对性心理障碍者激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有人指出,每个人都有男女两性激素的存在,当两种激素的分泌失调时,则可产生性取向的变态[4]。有科学家曾对动物做实验发现激素对性倾向的影响,推测对人也有影响[6]。近十几年对大量的动物研究证实,性腺类固醇激素睾酮在脊椎动物形成脑和行为的良性差异方面起重要作用[7]。引导着广大研究者们在雄激素及其神经基础方面寻找人类性倾向发生和形成的可能机制。有关这一理论已在早期动物模型中通过改变围产期激素水平而得到证实,此外由于先天性肾上腺分泌过剩造成的内分泌紊乱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理论[8]。早期的研究显示,和性取向一样,在特定发育关键时期较高水平的睾丸激素或是雌激素可能会使女胎儿男性化或是男胎儿女性化。[2]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性激素影响脑性分化及个体性倾向的可能机制,与性激素对神经元的作用相关。有实验表明多巴胺(DA)与雄鼠的性动机有关,而且5-羟色胺(5-HT)水平下降也会引起细胞外DA的释放增加,进而影响性倾向的形成。由此猜测DA与脑的性分化及性倾向的形成有关[9]。虽然神经递质在大脑性分化及个体性倾向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机制、与性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递质间相互的影响需进一步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对同性恋激素研究各家报道结果不一,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各家均未把同性恋中真正有病的男性被动型和女性主动型与无明显病态的男性主动型和女性被动型分开,其次就是在样本中存在双性恋而影响结果[2]。
3 脑组织解剖
研究发现在成人下丘脑中,男性性二态细胞的假性同源体的数量和体积是女性的2倍[2]。Elias(1993)研究发现,在男性同性恋者下丘脑前部的神经元密度只有异性恋的一半[2]。有研究者对恋童症的脑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主要观点认为恋童症的额叶和颞叶区域存在损伤[10]。以同性恋为例,脑科学至今也还没有做出令人公认的结论。它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一样都存在这样一个疑问,是同性恋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还是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同性恋[3]。
4 神经因素
根据神经发育机制,同性恋和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