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乙型肝炎抗凝指标检测临床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凝指标检测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乙肝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血浆蛋白C(PC)及血浆蛋白S(PS)的活性,了解慢性乙肝发展过程中抗凝系统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法国STAGO公司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13例乙肝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及血浆蛋白S(PS)的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与血浆蛋白C及血浆蛋白S成正相关,并随着肝脏损伤程度加重下降程度越明显。
【关键词】乙肝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3例乙肝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住院患者,男性66例,女性52例,年龄22岁~71岁,其中慢性乙肝44例,肝硬化36例,重症肝病33例。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抽取1.8ml静脉血,加入含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0.2ml的真空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5次,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仪2小时内完成测定。试剂、质控品均为STAGO公司原装产品,操作严格按照SOP文件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Plt;0.05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乙型患者血浆ATⅢ、PC活性、PS活性比较
随着疾病的发展,ATⅢ、PC活性及PS活性逐渐降低,重症肝病患者三项指标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又显著低于慢性乙肝患者,结果见表1。
2.2乙型患者血浆PT、APTT比较
乙肝患者血浆PT、APTT随病情恶化逐渐升高,重症肝病患者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及慢性乙肝患者,结果见表2。
表1乙肝患者ATⅢ、PC活性及PS活性的比较(x-±s)
*与慢性乙肝比较,Plt;0.05;▲与肝硬化比较,Plt;0.05
表2乙肝患者PT、APTT结果比较(x-±s)
分组nPT(s)APTT(s)
慢性乙肝4416.56±4.6031.30±6.31
肝硬化3623.36±5.58*38.91±8.10*
重症肝病330.01±2.41▲43.87±6.09▲
*与慢性乙肝比较,Plt;0.05;▲与肝硬化比较,Plt;0.05
2.3乙肝患者血浆ATⅢ、PC活性、PS活性与PT、APTT相关性比较。
乙肝患者血浆ATⅢ、PC活性、PS活性与PT、APTT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重症肝病相关性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三者均为负相关,结果见表3。
表3血浆ATⅢ、PC活性、PS活性与PT、APTT的相关系数(r)
经过相关性比较,血浆ATⅢ、PC活性、PS活性与PT、APTT呈负相关
3讨论
PT实验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实验,当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减低正常人40%时,PT即可延长,提示肝细胞受损严重。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实验,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FⅧ与FⅨ、FⅪ、FⅫ的水平,可检出低于正常水平15%-30%凝血因子的异常[2]。在肝细胞内合成依赖维生素K的介导的凝血因子分别是FⅡ、FⅦ、FⅨ、FⅩ[2],因此肝脏受损后PT、APTT指标亦会改变。
血液凝固系统受到若干因素的调节,包括对凝血各阶段的限制和对纤维蛋白的降解,即为抗血液凝固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液抗凝机制包括细胞和体液两方面,而细胞的抗凝作用远不如体液抗凝蛋白的作用强。抗凝系统以蛋白C系统和肝素-抗凝血酶途经为主。蛋白C系统除了蛋白C以外还包括蛋白S,二者均为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PC是一种的血浆丝氨酸蛋白酶原,主要在肝脏中合成,PC活化为APC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凝血酶是PC唯一的生理活化剂。PS由肝细胞合成,是活化PC的重要辅因子。因为PC、PS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因此肝功能受损时,PC、PS的含量和活性也会随之降低,故可以将血浆PC、PS含量和/或活性降低的程度作为肝功能受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3]。
血浆中存在一组结构上相对应而功能上不同的蛋白抑制物,如抗凝血酶AT、肝素辅因子Ⅱ等,统称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中AT是绝大多数蛋白酶的抑制物,它在调节体内止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约70%由肝脏合成,其主要功能是灭活凝血酶和因子Xa,有生理意义的AT包括ATI、ATⅢ、ATⅥ三种亚型。肝素主要通过加强AT-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只有ATⅢ才具有抗凝血酶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常常以测定血浆ATⅢ的水平作为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实验室指标,也据此选择治疗方案。在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全文).pdf VIP
- 2025年四川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_特种作业证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评分表.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生如夏花小清新模板(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8张.pptx
-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pdf VIP
- 2025安全生产月主题宣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