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9-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VIP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9-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9-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九)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 ①西装 ②穿衣镜 ③面包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2咸阳模拟)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 A.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 B.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C.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 D.剪发是辛亥革命的中心任务 解析:“剪辫子”是革除旧习俗,而“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因此两者的结合是形象地反映了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B、D两项的说法都夸大了剪辫子的地位;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 答案:B 4.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 时间 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2012皖南模拟)右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 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 B.增加各地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次 C.通过政府增发的报刊杂志 D.通过上海装置的无线电台 解析: 中国首条民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是1920年才开通的,100年前的1910年前后中国人通过民航了解世博会是不可能的。故B项符合要求。 答案:B 6.(2012杭州模拟)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年份 记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本题中①③④项说法符合史实;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并不能说明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故第②项说法不能成立。 答案:C 7.(2012南京模拟)辛亥革命时期,国内外革命报刊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发展,其文字宣传与舆论鼓动,比革命党的军事影响更普遍。下列属于当时“革命报刊”的是(  )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革命报刊”,从中可知要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属于革命报刊。 答案:C 8.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10山东高考)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大足板子毕业生”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的近代教育有所发展,并非“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②,其他选项均符合题干材料。 答案:D 10.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下图反映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你认为(  )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知识 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D.可以上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