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拉尔盆地断陷比较评价与勘探方向
石油地质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海拉尔盆地断陷比较评价与勘探方向
张吉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彭 威 王志国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2)
摘 要:海拉尔盆地内分布有单断式、双断式和具中央凸起叠合的3类断陷。通过对不同类型断陷比较研究,认为
持续沉积的宽深洼槽烃源岩发育,油源充足。砂岩、砾岩、基底变质岩潜山、火山岩均可形成良好储层。有3次生排烃
期,原油以侧向和垂向两种方式运移,良好的成藏配置分别构成2~4个生储盖组合、12种油气藏类型。洼槽内部及周
缘容易形成各类岩性、构造含油带。已经在贝尔、乌尔逊断陷的主要洼槽内或周边找到4个油田。因此,指出下一步应
加强类似查干诺尔、红旗等宽深洼槽的勘探,重视具叠合型和残留型断陷的勘探,注重寻找包括变质岩潜山、断裂坡折
带、火山岩等在内的各类油气藏。
关键词:构造样式;深洼槽;烃源岩;比较评价;含油模式;海拉尔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
海拉尔盆地由大小不同的15个断陷组成(图1)。
消失在基岩中。其中北东、东西向两组断裂继承发育并
目前已在贝尔、乌尔逊两个断陷找到4个油田、8个含 控制各断陷的形成、展布。
8
油带和1.05×10t石油探明储量,形成一定的产能, 1.1.1北东向断裂
同时还有数个构造带获得工业油流。除此以外的13个 (1)扎赉诺尔断裂和阿尔公断裂沿呼伦湖两岸北
断陷中有1个获得工业气流,5个见低产油流或油气显 东45°左右延伸,倾向南东,倾角在35°~65°之间,
示,但尚无大的突破。通过对断陷间的油气成藏条件进 为著名的德尔布干断裂系的支系,受后期北西向的断
行比较研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对类 裂影响,向南有错断且逐渐减弱。最大断距达5900m。
似断陷的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平拉张量较大,控制了呼伦湖断陷,在查干诺尔断陷
主要沿阿尔公断裂发生伸展拉张。
1断陷构造样式
(2)皇德断裂和巴日图断裂是两条锯齿形的、走向
近似(北东30°~40°)、倾向相反的张性断裂。上陡
1.1断裂分布特点
下缓,它们分别控制形成了贝尔湖坳陷(赫尔洪德、红
在盆地内,发育了10余条较大断裂[1]
,它们基本是 旗、乌尔逊、贝尔断陷)和呼和湖坳陷(呼和湖、旧桥、
在先存基底断裂基础上形成发展的,一般延伸长度在 伊敏断陷),中间挤压区则形成了巴彦山隆起。隆起顶
30~200km之间,断距最大达6000m。断层多呈铲状,
部张裂形成面积相对较小的断陷(乌固诺尔、莫达木吉
断层倾角上陡下缓,从70°左右逐渐变缓为10°,直至
断陷)。巴日图断裂同时也是盆地东部锯齿状边界。
第一作者简介:张吉光,男,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2003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
石油地质勘探部署和综合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6-09-05修改日期;:2007-03-08
中国石油勘探 2007年第4期 6
张吉光等:海拉尔盆地断陷比较评价与勘探方向
此类断陷较多,如查干诺尔(有2个洼槽)、巴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