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涧上草堂图明遗民的实景山水-中国美术馆.PDF

涧上草堂图明遗民的实景山水-中国美术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涧上草堂图明遗民的实景山水-中国美术馆

学术 研究 CHINESE PAINTING CALLIGRAPHY 《涧上草堂图》:明遗民的实景山水 ◇ 付阳华 一、明清实景山水—纪游图与家山图 〔1〕 对实景山水 的热度和兴趣以及范围的开拓,是明代绘画的一个新面貌,在 清代依然很好地延续着。明代产生了多样的实景山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 一,在保留以前的胜景图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纪游图和家山图。纪游图的特点是 在传统的名胜图中添加了显著的游者的视角自觉性,图像内容往往和画家以及赞 助人的生活历程关系密切。家山图顾名思义有对故土河山的自豪感和眷恋,是带 有更浓厚抒情意味的山水画,在明清易代之际更有黍离之思的寄托。第二,在交游 投赠中,文人书斋图盛行,在明代最具有开创性的是别号图越来越普遍〔2〕 。由于书 斋名即为文人别号的情况很多,所以别号图多为对山水景物中的文人书斋的描绘, 故往往绘制真人所在的实地,一般带有实景图的记录性质(但也有不少是意象叠加 虚构出来的)。这背后其实是自元以来的文人书斋园林山水画的盛兴,而以别号的 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显示出文人之风雅、含蓄,并且能将画名与人名共传于世。第 三,雅集图在明代有进一步分化的倾向,一部分偏向于肖像画,如官员雅集图中呈 现出官员的庭院风光,往往是宫廷画家笔下的实景图,但是这类雅集图由于表现官 〔3〕 员的要求,其肖像性质已占过半 。而明代更大一部分雅集图多为文人所画,为描 绘特定环境下的山水画,如茶会图、诗会图和送别图。在这里,纪游图、家山图以 及雅集图也会有交集,纪游图和家山图都是胜景图的一种,所以他们之间的界限 是很模糊的。 总体来看,明代的实景山水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绘画主体的 介入性较之前代更加深入和明确了。这和明代的各种社会风潮联系紧密,比如纪游图 在明代的异军突起和明代中晚期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好游的风尚有关。这一点在近期关 〔4〕 于明代历史地理、文学、绘画、旅游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中都有表明 。由此,纪游图突 破了以前的名胜图模式,游览路线的呈现和主体时下感受的注入,将“游”所具有的主 体目光和体验式的表达载入绘画,图中出现的大量文字和图像一起对“游”进行了双 向的总结。 清初的文人在经历了易代之痛后,在大约17世纪60年代之前,画坛上都呈现着浓 厚的遗民之风。清初实景图依然承接明代余续,但绘画在意味上往往寄托深重。家 山图在这个时候别具忧患之思。家山图很难用一个确切的定义来限定,广义来说,呈 现自己故土风貌的山水画都可以叫做家山图。中国山水画地域性很强,以至于很多山 水画家以家乡地域之名为号,如范华源、李营丘,他们所绘制的山水也带有故土地理 特征。狭义来看,家山图寄予故土之思,元代钱选的《浮玉山居图》抒发隐居的情怀, 《鹊华秋色图》是为朋友书写家山以相赠,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描绘家乡吴兴的卞 [ ] 图一 清 佚名 徐枋遗像图轴 57.7cm×32.6cm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9 山。到了明代,吴门画家绘制了很多吴县附近山水景色。清代的 金陵画家图写家山,寄托兴亡之感。石守谦先生曾考证《燕山春 色图》轴虽名为北京燕山景色,但其实是文徵明对停云馆及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