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铁骑兵》《苏珊
《铁骑兵》《苏珊·安东尼》
主讲: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黄梅
本次课学习《铁骑兵》和《苏珊·安东尼》两篇散文。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习理解作者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描写以表现其思想性格的方法。着重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融入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
《铁骑兵》通过记叙八路军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与日寇展开游击战,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自己则平安归队的故事,歌颂了八路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
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设置悬念:一班脱离大部队的八路军骑兵,身处敌境,环境恶劣,将遇到哪些危险?能否找到大部队?
第二部分再设悬念:进一步突出了骑兵战士面临的困难和危险。
第三部分解开悬念:骑兵们转战几百里,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迫使敌人停止扫荡,平安归队。
?
图示:
写作特点
(1)语言朴质,如话家常,把战争写得如诗如画,富于乐观、亲切的气息。
(2)本文选材与表现角度的新颖性。和其它写军事题材的文章不同,本文避开了正面战场、英勇搏杀的常见题材,巧妙地选取骑兵战士“夜渡黄河”、“误闯包头”的传奇材料与耳目一新的角度表现骑兵的精神风采,突出主题。
?
问题分析
怎样理解文章精妙的结构和巧妙的情节布局?
文章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顺序结构形式,开头让骑兵陷入困境,结尾又用带有奇特色彩的巧合解决困境,构成一个喜剧性的结局。结尾的这个“巧合”是极富匠心的。从表面看,这个结局看似离奇,有些“歪打正着”,然而在其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性。文章用大量篇幅展示了骑兵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神奇力量,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呢?从而表达了坚定的必胜信念,讴歌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这样,就由叙述一个骑兵班的单纯故事,升华到整个革命战争及建设时期,人民大众身上蕴藏的伟大力量。同时,作品在各部分采用了电影镜头剪辑组接的形式,联合起来构成一幅展现战士风采的画卷,使结构简洁精美。在情节设置上,文章虽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文章一开篇就设置了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在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能否找到大部队?在种种“悬念误会”中展开故事,展示了八路军的风采。第二,文章采用了电影镜头剪贴式结构,各部分自成一个有意境的镜头,连起来又成为一幅完整集中的画面,值得借鉴。
?
苏珊·安东尼
《苏珊·安东尼》记叙了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做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忍不拨的意志。
?
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苏珊·安东尼和十四名妇女参加投票选举总统,却遭到持历史偏见的男人们的强烈反对。
第二部分:插叙了苏珊·安东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而斗争的情况。
第三部分:写“法庭斗争”,充分展现了她的伟大、机智、睿智。
?
图示:
投票斗争(点)
插叙斗争(面)
法庭斗争(点)
写作特点
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作者将苏珊·安东尼置于正义与偏见的激烈斗争之中,通过人物的所言所行,通过正义战胜偏见的结局,生动地刻画了苏珊·安东尼这个人物形象。
其次,重点突出,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以苏珊·安东尼争取在选举权上实现男女平等的斗争为重点,着重描写了“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两个场面,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但如果只有这些,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单薄。为了全方位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通过一段插叙介绍了苏珊·安东尼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斗争,让人们看到她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气概、坚忍不拨的意志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这样,人物形象就不仅鲜明生动,而且丰满充实。
第三,恰当的叙议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又夹以恰当的议论。如第6段和第7段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凸现了斗争的艰巨性,从而衬托出人物的性格。最后一段更是点明苏珊·安东尼在美国女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议论简明精当,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人物形象。
第四,语言富有表现力。例如,在记叙投票斗争中,作者先极力渲染男人们的嚣张,接着笔锋一转,写道:“但这种戏弄并未惹恼一位身材高大、举止庄重的女士,她手中拿着一张纸,站在其他十四人前面,丝毫未动。”寥寥数言就使苏珊·安东尼坚毅沉稳、充满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插叙她以往的斗争时,作者接连写道“她呐喊”“她高呼”“她发誓”,由此,我们仿佛看到了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权利而斗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