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应用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造影征象、外周血生化、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5例经B超、CT或血管造影证实的随机分期的肝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术一次或多次治疗。结果:25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反应及并发症仅有少数几例发生轻微的不适症状,大多数未进行处理,于3~4 d后自行消失。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女性多见。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肝血管瘤早期较小时多无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定期随访。由于其生长缓慢,病程长,直径大于10 cm者即为巨大肝血管瘤,患者有腹胀、嗳气等症状,并有潜在破裂出血的危险。国外报道其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78%[2]。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若瘤体巨大或邻近肝门及位于特殊解剖位置的肝血管瘤,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术中可能有难以控制的出血;多发肝血管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则更小;还有患者有惧怕开刀的心理压力而不愿接受创伤性手术治疗的情况。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本院2005年1月-2014年7月对25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27~75岁,平均46.3岁。所有病例均经B超、CT+增强扫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15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10例在体检超声检查无意中发现;肝右叶15例,肝左叶2例,两叶分布8例;瘤体最大直径5~10 cm 21例,ge;10 cm 4例。17例患者肝功能正常,8例患者轻度异常,有1例HBsAg阳性,所有患者AFP均为阴性。
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鞘插入5F Cobra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数量及供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性将导管头端尽量送入瘤体的供血血管开口,再次造影明确有无侧支循环,确认是否已避开其他血管后,注入2%利多卡因3~5 mL,随后再将平阳霉素(8~16 mg)与超液态碘化油充分乳化(其量与瘤体大小约相等),在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推注,最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条)[.com专业提供教学和医学论文代发的服务,欢迎光临wwW..com]混合造影剂栓塞供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的大小根据所需栓塞的动脉直径而定)。在栓塞过程中多次缓慢轻注造影剂,观察血管瘤的供血血管大部分被栓塞即可;栓塞过程中在透视下严密观察,防止正常动脉被误栓。对多支血供或瘤体巨大者,可1个月后再进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对于栓塞后综合征给予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肝血管瘤缩小gt;50%以上,症状减轻。有效:肝血管瘤缩小25%~50%,部分症状减轻。无效:肝血管瘤无变化,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2 结果
2.1 造影征象及疗效观察 注入栓塞剂后,所有病例显示栓塞剂呈水滴状充填瘤体,逐步堆积并显现瘤体形态、轮廓和大小。25例肝血管瘤患者,共行29例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4例肝巨大血管瘤者为二次栓塞,全部患者术后经复查肝功能无异常,4~7 d出院,均于首次术后随访1~6个月,行B超或CT检查,其中显效16例,瘤体缩小50%以上;有效8例,瘤体缩小gt;25%;瘤体缩小lt;25%者1例。有效率达96%。
2.2 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2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疼痛、食欲下降等介入术后常见的栓塞反应,17例出现右上腹胀痛,8例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经积极改善肝功能、预防感染、对症等治疗3~4 d后症状逐步缓解。全部病例未发生正常动脉被误栓、胆囊坏死穿孔、急性胰腺炎、血管壁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3]。
3 讨论
3.1 病理分型及临床症状 肝血管瘤病理上可分为四型:(1)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类型;(2)硬化性血管瘤;(3)血管内皮细胞瘤;(4)毛细血管瘤,少见[4]。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被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它们有恶变可能,但偶可与肝脏的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致误诊。当血管瘤增大至5 cm以上时,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如:(1)腹部包块:包块有囊性感,无压痛,局部听诊偶闻血管杂音;(2)胃肠道症状:可有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伴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