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度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宋人面对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等,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画论品评中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
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刻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涛呢,他心里头还是向往着入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的依据。
?????????????????????????????????????????????????????? ????(摘自《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是养心修身的艺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
B.中国画的人性指归的“至善”,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C.中国画不表现战争血腥,也很少表现暴蹂焦虑。追求至静至远,天人合一。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D.老子认为安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中国画就是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为和境界。“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B.中国画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千载不移,而“笔墨”的部分代代有变。
C.中国画绘画的情感应该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流和做之间的作品是神品。
D.中国画“笔墨”的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中国画作品应当随时代而变,随大众需求而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代画论称“逸”格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绘画形象完全跳出来了,活灵活现,超尘绝俗。
B. “逸”格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逸”格的中国画作品有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C.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复习探究.docx
- 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施工方案探究.doc
-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探究.doc
- 河道疏浚工程安全施工监理细则探究.doc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理论判断题探究.docx
-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探究.doc
- 河都二标重要危险源清单及控制探究.doc
- 河工大管理信息系统终结版探究.doc
- 河海大学函授2012届水闸说明书探究.doc
- 河海大学_土力学_课后习题思考题答案探究.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综合训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探究.doc
- 河南省某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调研探究.doc
- 河南省南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探究.doc
-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一中(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地理试卷探究.doc
- 河南省平顶山、新乡、许昌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word探究.doc
-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6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暑假入学考试试题探究.doc
- 河南省太康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答案附后)探究.doc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化学试题(A)探究.doc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12月)政治Word版探究.doc
- 河南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探究.doc
最近下载
- 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正式版).pdf VIP
- (高职)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教学课件(完整版).pptx
-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读后感.doc VIP
- 2022年万宁菜篮子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AI专题:2025年AI应用案例精选报告.pptx VIP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八章 电功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骨量不足的口腔种植外科技术.ppt VIP
- 海口市龙华区镇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遵谭镇) 环评报告.docx VIP
-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ocx VIP
-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B 1a-1e 课件(共26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