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反刍兽防控技术
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皱胃粘膜出现严重的充血和溃烂 三、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三、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病变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 羊传染性脓疱、口蹄疫和蓝舌病区别开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均有呼吸道症状,但由支原体引起,以浆液性和纤维索性肺炎和胸膜炎为主要病症,无黏膜病变和腹泻症状。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支原体 浆液性肺炎 巴氏杆菌病:均有呼吸道症状存在,但由巴氏杆菌引起,以胸腔积水、肺炎及呼吸道黏膜和内脏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为主,无溃疡性和坏死性口腔炎及舌糜烂。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副痘病毒引起,以口唇、眼和鼻孔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和水疱,并迅速变为脓疱,最后形成痴皮或疣状病变即桑椹状病垢,但不出现腹泻症状。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以颊黏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乳房和蹄冠等部位发生病变,但不发生水疱。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临床以口鼻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 小反刍兽疫无蹄部病变。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GB/T 27982-2011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 5.3结果判定山羊或绵羊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羊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可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技术》 2.5.1 疑似小反刍兽疫 山羊或绵羊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口炎等症状,羊群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且出现肺尖肺炎病理变化时,可判定为疑似小反刍兽疫。 确诊小反刍兽疫需送病料到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外来病研究中心。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确诊结果,确认小反刍兽疫疫情。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 * 主要内容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二、小反刍兽疫流行情况 三、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病变 四、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五、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六、对策及建议 * 小反刍兽疫:又名羊瘟疫,小反刍兽害,肺肠炎或口腔炎--肺肠炎综合症,伪牛瘟。 是一种引起山羊和绵羊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结膜炎,糜烂性口腔炎,肺炎为特征。 通常山羊比绵羊更易感, 而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严重。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概述 2014年9月1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 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概述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OIE法定报告疫病分为A类和B类。 A类疾病是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牛瘟、小反刍兽疫等) B类疾病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有影响,并在动物产品(水生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概述 病原: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小反刍兽疫病毒。 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病毒外层有8.5-14.5nm的囊膜,囊膜上有8-15nm纤突,纤突中有血凝素蛋白(H)但无神经氨酸酶。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断的RNA。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1、病原 病毒的抵抗力及分型 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包膜病毒,相对而言,病毒抵抗力较弱,在光照、加热、脂质溶剂、酸性、碱性环境中易失活。 对许多消毒剂都很敏感,对酸和碱都比较敏感。 PPRV病毒株可分为I、II、III、IV四个基因群,其中三个基因群来源于非洲,一个基因群来自于亚洲。三个非洲基因群中有一个基因群在亚洲也有发现。 血清型只有一个。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2、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 羊更易感。牛多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呼吸道为主。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 节多发。 一、小反刍兽疫简介 2、流行病学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 二、小反刍兽疫流行情况 1942年,首次在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发生,随后在塞内加尔、加纳等非洲国家发生和流行。 1993年,传到以色列、约旦等中东国家,并于同年传播到孟加拉国、印度等南亚国家。疫情从非洲往中东、南亚逐渐扩散和蔓延,传染到紧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