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灯塔臣,抢救航标文物.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拜访灯塔臣,抢救航标文物

拜访灯塔功臣,抢救航标文物 ——宁波航标处开展航标文物搜集大行动根据处党委工作安排,2015年3月中下旬,宁波航标处安排工会干事、党群工作部宣传干事赴定海、岱山等地,慰问老灯塔工遗属、退休灯塔工家庭等十余家,主要对老一辈灯塔工为单位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给灯塔工及家属送去单位的问候,并通过与之沟通,力图能通过他们的口述和手稿,搜集整理老灯塔工人的故事和经历,为《航标故事》二期的出版做好准备;同时,通过老灯塔工的协助,整理出他们曾经在灯塔上工作的照片、用过的收音机及祖父辈们守灯塔的生活用具等珍贵的灯塔文物。此次走访,得到了退休灯塔工甚至是已故灯塔工遗属的热情接待,对于搜集航标文物给予了大力支持,也通过交流,为航标处提供了很多老一辈灯塔工的故事素材。可以说,这次航标文物搜集大行动,为整个航标文化的延续和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抢救航标文物行记2015年3月,接领导布置,安排我和一个工会干事去拜访慰问航标处老一辈灯塔主任及已故灯塔工的遗属,主要目的一则表达单位对这些老职工及家属的关怀,二则希望通过此次行动,能搜集整理出灯塔工曾经用过的工作生活用具,及通过他们的口述,回顾清末民初、国民党时期等的灯塔发展历史,共同理顺航标灯塔发展的脉路,延续百年灯塔文化。(一)捐赠遗物 遗属情深意切忆往故出于对逝者的尊重,我们出发首站是去慰问已故灯塔工的遗属。我本以为开门迎接的应该是耄耋老人那种,竟不想开门是一个精神尚好但也略显沧桑的阿姨,她是已故灯塔工朱亨华的妻子徐彩娟。看到我们,她感到异常的激动,因为拜访那天距离她老公过世已经16个年头了,她也一直未再嫁。她真的没想到,航标处还能记得她,还能专程派人上门慰问,她说时间这么久了,她感觉每一天都是普通的一天,老公上灯塔去了,她还在等着老公回来的那一天……这样一句话, 让我们采访者感觉为之动容又倍感心痛,老公51岁离世,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然而,在短暂的婚姻生活中,她又何尝不是一个人在撑起这个家?当时灯塔工一年只有20天可以下岛与家属团聚,而这也要千算万算看老天脾气,遇到下雨台风,他们又不得不提早上岛,实际算来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她说她拿不出什么老公送的像样的礼物,有的只是老公上岛下岛担了一辈子东西的两个红色的铁皮桶,还有一个储物的铁皮盒子,内放海事肩章、铜纽扣、还有朱亨华的工作证和医疗证,对于有价值的遗物,她也慷慨捐赠。拜访的另一户家庭,是老灯塔工主任,交通部劳动模范冯乃信的妻子刘阿姨。冯乃信一辈子在灯塔上度过,到了本该安享万年的退休生活时间,却因为常年灯塔生活湿气重,缺乏淡水,饱受病痛折磨,于2014年1月肝癌过世;而他的小儿子,这个在灯塔上出生的小孩,也一辈子奉献给了航标事业,英年早逝,45岁时给人生划上了休止符。刘阿姨听到我们要来拜访,说激动得彻夜未眠,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后,相携一生的老伴也先她而去,花白的头发和空荡荡的房间,整齐而干净,一切如故,不同的是,再也等不来回家探亲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墙上冰冷的两张照片。刘阿姨回忆,在他们那个年代,灯塔工是再苦不过的工作了,在与世隔绝的岛上,一呆就是数个月,没有吃的,他们就酱油汤泡饭,没有喝的,就把雨水积攒起来,没有娱乐,就把送上来的报纸翻上一遍又一遍。在这种封闭的人烟稀少的地方,甚至发生过很多离奇的事情,老灯塔主任张锦铭和贝根华也随即回忆起灯塔上职工因为意见不合发生命案而外人无人知晓的,灯塔职工因胃大出血传说用年轻小伙子童子尿止血的,说起有一批一批土匪上灯塔抢劫的,说起职工常年守灯塔与家属分居两地,因为妻子外遇绝望至极上吊而亡的事……这些往事虽然过去有些年了,但还深深地印在老灯塔工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刘阿姨说在生计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她带着家什与老冯在花鸟岛上生活,她最小的儿子阿四,也是在花鸟灯塔上出生的。生小孩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是一条腿迈进鬼门关的事情,而在没有任何接生设备和专业人员的灯塔上生小孩,对于老冯、对于刘阿姨来说,可能就是把三条命都交给了死神。采访完毕,刘阿姨给我们翻出很多老照片,其中一张,就是他的小儿子和女儿小时候灯塔上的照片,还有老冯的遗物——一个收音机和一个手机,这两样通讯工具,就是老冯一辈子与外界通联的见证。(二)口述手写 灯塔工深情话灯塔此次拜访的第二站是退休的灯塔主任,这些人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他们从灯塔上退休下来也有十多年,正是享受天伦之乐之时,与我想象的也不同,我以为他们在岛上寂寞了一辈子,下岛后希望到繁华的大城市,看车水马龙,市井街坊,却不想,我们去的还是一个舟山安静的小山村。接待我们的是原下三星灯塔主任——李光明。这是一个灯塔工世家,李师傅的爷爷李法宝,曾经在山东管灯塔,50多岁时因为心肌炎在灯塔上过世,那时李光明3岁;李光明的父亲,李洪生,也是管灯塔的,曾近在东亭灯塔、小板灯塔、鱼腥脑灯塔、花鸟灯塔、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