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欢迎来到为
欢迎来到无为;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 渡江第一船”始发地。?
无为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总人口145万。粮棉油及水产品产量均居中国百强行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长江三鲜”、无为板鸭、剔墨纱灯等中国闻名。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泊山洞、米公祠、黄金塔、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历史上书画家米芾曾在此任知军,涌现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诗人田间等一大批名人,当代有王传福、姜纯等名人。无为是中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劳务之乡”,“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无为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
春秋战国时,无为县境属楚居巢。夏朝末年,成汤将桀流放到古巢国,也就是今天的无为境内。东周时(周顷王四年起),楚国和吴国多次在此交战。起初楚国在争夺中占优势,于灵王二十四年占领了巢国全境,后于景王七年灭巢。但此后吴国于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击败楚国,并最终于吞并巢国。
战国期间,无为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
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
晋太康元年(280)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属豫州。太元(376-396)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
南朝时,梁太清元年(547)属南谯郡蕲。
隋开皇元年(581)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
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废开城、扶阳县,改??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明洪武元年(1368)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 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县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1949年1月21日无为县解放。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 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 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3]?
2011年8月22日宣布,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巢湖市所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无为县内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大体可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平原区又可分为:低圩、洲地、平畈。低圩平原以县境东部圩区为主,沿西河延伸到县境西部。一般高程在海拔10米左右,水网发达,面积9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6%。多为潜育型水稻土。沿江洲地由长江沿岸滩地和江心诸洲组成。地势平坦,海拔高程9米左右。面积3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2%。土壤含砂量高,土质疏松肥沃,以旱作为主。低岗平畈处于县境中部,既有低岗、残丘,又有平畈、田园。高程一般在海拔12~14米。面积52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8%。地势起伏千缓,土壤肥沃,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以潴育型和侧漂型水稻土为主。;无为县内公路建设始于民国24年(1935)。当年,首建无城至土公祠路段,上通刘家渡,下达二坝,形成连接江堤作公路无(城)芜(湖)、无(城)刘(家渡)两条路线。解放后发展较快,至1988年底,全县共有接养公路324公里,其中专业道班养护的279公里,县、区、乡群众包养的45公里。干线公路有军二公路、巢无公路、合芜公路。[14]?
无为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芜湖长江二桥、铜陵公铁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