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沧州三大楼.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沧州三大楼

沧州三大名楼 来源: 时间:15-05-14 10:17:00 编辑:bohai  旧时,沧州市区名楼众多,是沧州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多是建在大运河岸边,水波荡漾,风景秀美。   朗吟楼   朗吟楼是沧州之胜迹,在城南大运河岸边,楼左丈余又有岳阳阁,清康熙四十年建。上有复道通于朗吟楼,因阁有武侯塑像,又名武侯阁。清乾隆皇帝南巡曾登楼题词,其手迹摹刻作品,民国初年还耸立于此。   旧时,朗吟楼连接园林,嘉木葱笼,窗轩临风洞开。有洞庭飞渡之景,宛在目前,凡名流骚客经过此地者,必流连吟咏,诗词墨迹很多,可供观赏。每当夏天,城里人多游玩于此。清沧籍人、户部左侍郎王公弼赋诗《朗吟楼》云:“黄公垆畔酒如泉,朗吟楼下多渔船。烹鲜浮白醉神仙,醉后诗狂直上天,上天下地何所有?醉梦醒时仍问酒。闲来楼上对仙踪,仙乎仙乎吾与友。”   旧时,沧州南关有朗吟楼诗碑。碑文:“洞庭飞过已荒唐,沧酒何来重纪沧。遂有高楼临水裔,为传遗迹炫仙乡。因思无是谬悠事,哪得从他吟咏偿。四库全书今校勘,不宁此矣总宜详。”   南川楼   南川楼,在城南南川地方。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日沧州人取泉水以造酒,酒质量非常好,此酒冠以传说中驻沧州海神麻姑之名,名麻姑酒,是为沧州特产,亦名沧酒。有多首诗歌咏沧酒,仅举其一。《沧酒歌》咏:“渔洋山人希五柳,把杯辄唤麻姑酒,襄兰二陵并失颜,阁笔愿罚金谷斗。”有人在文章中写道:“乾隆年间,京城26种超级名酒中,沧酒榜上有名,口味保持了明末以来的优良传统。”   闻远楼   闻远楼,即钟鼓楼。是一州之名胜,辉煌巍峨。旧时,贡赋仕进,行役商贾,水浮陆走,凡赴京师者,经此有楼,乃一处景观。楼在旧时公署东南,乾隆八年重建,楼高7丈,上下两层,上层有巨钟晨昏叩响,声闻数里。楼不仅具有景观价值和报时作用,还是执政者发布政令和政务之余与宾客宴乐的场所。今有怀古之人吟诗:“沧城旧有闻远楼,历年既久物已朽。康乾盛世又重建,‘海天锁钥’胜一筹。” 沧州“书院”的那些事 来源: 时间:15-05-14 10:16:00 编辑:bohai  中国古代书院是封建社会独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沧州境内的书院始建于元代,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河间建毛公书院。明代建交河董子书院、沧州天门书院、河间瀛洲书院、南皮瀛洲书院等。   《南皮县志》载:瀛洲书院一在河间,一在南皮,明万历时南皮尚属河间,故书院统一用“瀛洲”命名。清代,南皮瀛洲书院改名为清风书院,同时沧州境内还建有东光兴贤书院、交河瀛南书院、任丘桂岩书院、沧州渤海书院等。   沧州各书院创建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元末至正年始建毛公书院,当时书院“几遍天下”,但受官方控制,书院少自由讲学的特点,几乎与官学无大别。毛公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当时的河间路总管王恩成才奏请皇帝,在修建毛公墓之际,在墓旁修建毛公书院。   沧州明代各书院是在明四次毁书院的间隙中创建的。到了康熙晚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允许书院在政府控制下创建。沧州境内在清代建立的书院前后有十五六所,除少数保留着自由讲学的传统外,多数与官学无异。   古之书院最初多是在乡学者、绅士自筹经费,于市井外僻静之处所建,供私人隐居读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之用。 现代版“海上丝路”崛起 来源: 时间:15-04-09 10:34:00 编辑:bohai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此后关于古沧州境内“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说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今年春,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赴海兴考察,结合此前的研究成果,考得海兴县境内的唐代“无棣港是河北海运母港”的结论。4月11日,海兴县将要组织全国著名文史专家,再次对“海上丝绸之路”与沧州的关系进行研讨论证。 省专家考察海运古遗址 确定沧州是古河北海运起点   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是历史学博士,身兼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省历史学会秘书长等多个职务,更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主持、承担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省社科规划课题。作为专业研究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战国秦汉时期赵文化和地方史的国内知名学者。花甲之年的他,今春踏上了沧州海兴的土地。   研讨会之后的次日,孙院长在海兴县政府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地方志专家的陪同下,对与古海运有关的遗址点进行了考察。   考察首站是海兴苏基镇中尤村。在村北,当地农民指着一处被荒草淹没的坑洼地说,多年前这里曾经挖出过一座大墓,挖出大骨头、瓷器、钱币等,还发现一个铁盒子。“根据当时群众描述,墓地形制和开元钱能证明是唐代的一座陪葬墓,骨头是马、狗和骆驼的,尤其骆驼骨,非常少见,让人联想到陆路丝绸之路。”地方志专家刘立鑫说,“更稀罕的是锈蚀的铁盒子里用黄绸子包着茶叶,这让人浮想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