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境监测评价综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评价综合设计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 摘要 该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是在对重庆大学A、B、C三个校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对一个虚拟的拟建污染源对三个校区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以保障师生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对拟建项目的是否可建给出建议。因区域主导风向为NNE,因此设置污染源在北北东方向。考虑到实验条件及沙区大气主要污染物及虚拟点源为燃油锅炉,按照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指示书要求,以TSP、SO2和NO2作为监测指标,来模拟评价污染源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在选择监测点方面,为了能够全面反映三个校区校园的环境状况又便于比较不同校区的环境,同时使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我们在按照功能区划分的要求下,将校园划分为7个主要的分区,即。根据污染源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和实际时间人力情况,设置了监测点并设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敏感点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出各点环境监测的现状值,同时结合污染源对校园环境影响的预测值来预测虚拟污染源可能对校园产生的影响值,并将这个影响值与国家标准值进行对比,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工作。最后分析总结该污染源对校园现有的环境影响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情况,判断该虚拟污染源是否可建,并提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重庆大学A、B、C三校区,TSP、SO2、NO2,环境监测,影响评价 1 总论 1.1目的 通过现状环境监测,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环境监测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过程,掌握环境监测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环境监测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报告书的编写;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虚拟污染点源,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运用原始资料,掌握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解环境影响(预测)报告书的编制内容,掌握环境影响(预测)报告书的编制方法。 利用本课程设计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协作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2评价标准 根据重庆市政府2009年5月6日实施的《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08〕135号),沙坪坝区所辖城镇和农村(不含辖区内一类功能区),属于大气环境二类功能分区,适用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该虚拟的拟建污染源适用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8),查得数据,见表1-1。 表1-1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SO2 年平均 0.06 mg/m3 日平均 0.15 1小时平均 0.50 TSP 年平均 0.20 日平均 0.30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1小时平均 0.24 1.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3.1评价等级 按虚拟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等标排放量Pi(m3/h)衡量)和周围地形复杂程度,将评价工作分级。等标排放量计算表格见表1-2。 表1-2 等标排放量计算表 名称 污染物 污染源强 (g/s) 浓度 (mg/m3) 污染物 排放量 (t/h) 二级标准 小时平均 (mg/m3) 等标 排放量 Pi (m3/h) 污染源 特性 锅炉房 NO2 0.173 120 6.228×10-4 0.24 2.595×106 点源 SO2 0.43 375 1.548×10-3 0.50 3.096×106 TSP 0.011 7.5 3.96×10-5 0.30 1.32×105 等标排放量Pi(m/h) 2.5×108,又因为周围地形较为复杂,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1.3.2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虚拟污染源下风向km范围内的敏感点——重庆大学区校园。 1.4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1.4.1环境敏感点 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规定,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 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 而环境空气敏感点是指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以及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