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细储层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3.沉积微相分布图 3.2.3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 3.2.3.2 厚砂层劈分位置应表示出夹层类型及上、下连通关系。 I类夹层:上部单元迭加于下部单元的顶层亚相之上,两单元之间有稳定的泥质薄夹层。 II类夹层:上部单元切割下部单元的顶层亚相,两个单元之间没有泥质夹层,但尚存岩性变差段。 III类夹层:上部单元切入下部单元的底层亚相,两个单元串通为一个单元 。 一类夹层 二类夹层 三类夹层 2 4 2 3 1 2 上下连通 上连通 下连通 3.沉积微相分布图 3.2.3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 3.2.3.3 井间砂体连通关系划分为一、二、三类连通及不连通。 a)一类连通指层位相互对应的同沉积微相(单砂层)砂体间的连通。 b)二类连通指层位相互对应,不同河道砂体间的连通。 c)三类连通指层位相互对应,不同沉积微相砂体间的连通。 一类连通 二类连通 井1 井2 井3 井1 井2 三类连通示 不连通示意图 井1 井2 井1 井2 3.沉积微相分布图 3.2.4 描绘沉积微相分布,应以各种沉积模式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砂体的井间连续性、几何形态、井间边界位置,以及厚度分布形式和储层物性变化,按一定的沉积模式进行组合,预测性描绘各种沉积微相或相对均质单元的平面分布状况。 4.储层微型构造图 4.1 编图原则 4.1.1 以沉积单元(单砂层)为绘图单元,精细描述砂体顶面或底面细微的构造变化特征。 4.1.2 通常采用沉积单元(单砂层)的砂岩顶面数据编制微型构造图。 鼻状构造 沟槽构造 4.储层微型构造图 4.2 编图方法和步骤 4.2.1 编制储层微型构造平面图 4.2.1.1 采用线性内插法绘图。 4.2.1.2 地表地形起伏变化的区域,海拨高程校正按公式H校 = H测-H补心海拔计算: 4.2.1.3 斜井海拔高程校正按公式H深=ΣL(i)×cos(α(i)) ?该井井深 L=L1+L2+L3+L4+… ?该井垂深 H=H1+H2+H3+H4+… 4.储层微型构造图 4.2 编图方法和步骤 4.2.1.4 采用不同的等值线间距编制图幅,一般1m~5m。若有区块间拼接图幅的需要,应同等值距编制图幅。 4.2.1.5 砂岩尖灭区或剥蚀区之内,不勾绘等值线。 4.储层微型构造图 4.2 编图方法和步骤 4.2.1.6应标注海拔高度数据和局部海拔高点或低点。海拔高度数据标注在图幅的上下左右,字体大小与井号一致。倾角较大地区,每10m标注一个等高线数据。 4.2.1.7将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的沉积微相分布图叠合于其微型构造底图上。 河道砂 河间砂 尖灭区 西6-P2 西丁7-P2 西7-P3 西7-P4 4.储层微型构造图 4.2.2 编制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 4.2.2.1 首先确定一条深度基准线,该基准线代表所描述沉积单元(单砂层)砂岩之上某一海拔深度。 4.2.2.2 应将不规则井点垂直投影在距该井最近的一条剖面线上,间距适度,既能描述剖面内容,又留有一定的空间,剖面纵横向比例要适度。 4.2.2.3 应在剖面上标注各井点某一单砂层的参数及尖灭区,断失井点、未钻穿井点等信息。将砂岩厚度及其与顶部基准线的距离(高度)按一定比例缩绘到基准线各井点的下方。 萨Ⅰ顶 萨Ⅱ顶 0 1 2 3 4 5 6 7 深度 (m) 层位 890 917 970 1043 1213 1103 1078 1005 萨Ⅲ顶 高Ⅳ顶 高Ⅲ顶 葡Ⅱ顶 葡Ⅰ顶 高Ⅱ顶 高Ⅰ顶 8Km 4.储层微型构造图 4.2.2 编制储层微型构造剖面图 4.2.2.4 按各井、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相互间的连通关系编制单砂层的连通对比剖面。 4.2.2.5 剖面应能够反映井间断层遮挡、断层倾斜方向和井点断失等情况。 5. 栅状图 5.1 编图原则 5.1.1 以栅状的形式描述井间油层的连通状况及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等变化。 5.1.2 以表格形式汇总井间连通状况。 5.1.3 井号标注同6.1.1.4。 5.1.4 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例尺,注明纵向比例。 5. 栅状图 5.2 编图方法和步骤 5.2.1 确定基准线、井轴线、辅助线,同1.2.1。 5.2.2 编制连通对比剖面,同1.2.2,1.2.3。 对比井1 主井 对比井2 对比井3 对比井4 井轴线 基线 确定基线,并按井的排列从上到下画好基线及井轴线,井轴线的长度根据所要画的油层厚度决定,一般采用1:500或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组:房产开发税收筹划.ppt
- 第章轻工物流地理.ppt
- 第章:资成本和资本结构.ppt
- 第节怎样述运动.ppt
- 第节电流电路.ppt
- 第节经济律行为.ppt
- 第章陆地.ppt
- 第章网络计规范与方法增强版.ppt
- 第章锻造原材料及坯料准备.ppt
- 筛选标记目的基因.pptx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