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胜利油田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
在特高含水阶段,延伸短、断距小,识别难的四级及以下的低级序断层对剩余油富集起控制作用,是这一阶段构造解释的重点。 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确定标志层和砂体的顶底反射,更准确地划分地层 在三维空间内对地震波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属性以及空间信息进行全方位解释,了解区块的构造形态、断裂系统发育,准确描述断层与层位配置关系,有效识别储集体。 细分韵律层后韵律层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低,根据各韵律层统计,单元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降低,各韵律层仍有进一步完善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的潜力 通过钻新井、转注、补孔改层、堵水调剖、分层注水等,完善各韵律层的注采井网,减少纵向干扰。 将原有的1-7、8-10砂层组2套层系,重组为7套层系,其中把1-7砂组的非主力层、 8-10砂组的非主力各自组成开发层系,开采主力油层的开发层系主要利用老井为主,开采非主力油层的开发层系主要通过钻新井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认识难度大,初期开发层系划分比较粗,主要采用大段合采合注,高含水期层间干扰严重,层间矛盾突出;调整挖潜方式由注重占屋脊钻高点转向细分开发层系。 多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细分层系效果显著,细分后同一层系内小层数减少,单井控制储量降低,根据对22个细分单元统计,提高采收率3.9个百分点。 胜利油田经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发展完善,已形成了从地质、油藏设计,钻井、完井工程、采油工艺等水平井系列配套技术。 水平井在挖掘厚层底水块状油藏、整装厚层正韵律油藏等特高含水油藏发挥了重要作用。 胜利油田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济阳坳陷主要包括东营、惠民、沾化和车镇凹陷 模型能精细刻画储层韵律性、夹层展布等微观地质特征,为剩余油定量分布研究提供较为准确的储层模型。 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网格设计、历史拟合、动态模拟、并行计算等方面较早中期有较大区别。在网格设计方面,利用不规则网格、细网格(包括变密度网格、非结构网格、细分纵向网格、多套网格并生等来刻画储层韵律性、隔夹层、微构造、低级序断层等对剩余油分布起控制作用的微观地质因素。 井网重组的技术政策界限是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包括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同一组合层系的油层厚度、注采井距、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采液强度等,主要是对这些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研究。 “十五”以来,利用水平井先后对5个区块进行了调整,投产水平井38口,预计提高采收率2.1个百分点,其中: 利用小层中不厚于2m的泥灰质隔夹层将2个小层细分为11个韵律层,建立精细储层模型,每个韵律层具有不同的沉积、水淹特征。 49.2% 96.6 96.6 95.7 日产液(t/d) 49.2% 154 201 212 58 4520 4934 414 0.9 日产油(t/d) 含水(%) 5912 调前:2002.12 2003年12月 2007年6月 水驱控制程度提高:由65.8%上升到81.6%; 含水降低:含水上升率-1.05%; 可采储量增加:增加了47万吨,提高采收率3.0%。 胜二区沙二83-5单元调整效果 (二)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1、细分韵律层技术 胜二区沙二83-5单元调整效果 针对多层砂岩油藏一套开发层系内主力层、非主力层动用差异大(加密井网和层系细分效果差)的矛盾,在开展储层精细研究、深化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重构储层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井网重组,提高非主力层的水驱动用程度。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3-5-144 12(2) 22(1) 22(2) 13(1) 21 3-5-146 12(2) 22(1) 22(2) 13(1) 13(2) 32.4 1.26 27.7 37.7 0.98 相对吸水量(%) (二)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打破原有的从上到下按顺序划分层系的组合方式,将储层物性、原油性质、水淹程度、开采状况和井段相近的小层重新组合成开发层系(形成非主力油层和主力油层各自独立的开发层系),并根据各层系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油藏-工艺-地面一体化开发系统,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井网重组 渗透率级差:控制在3以下; 原油粘度: 差异小于1倍; 同一组合层系的油层厚度:控制在12m以内; 注采井距:主力层组合采取稀井网大井距,非主力采取密井网小井距;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主力层组合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非主力层组合保持在原始压力0.75倍左右; 采液强度:非主力层系采取提液生产。 井网重组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二)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2、多层砂岩油藏井网重组技术 胜坨油田坨7断块井网重组优化 纵向上划分为73个小层: 主力小层27个: 储量占76.2% 非主力小层46个:储量占23.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