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过程小循环钻井液技术
全过程小循环钻井液技术
在辛斜更6井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张文昊
工作单位:黄河钻井五公司30518队
完成日期:2011年6月
目录
目录 - 2 -
摘要 - 3 -
一、背景介绍 - 4 -
二、主要内容 - 4 -
1、地质简况 - 4 -
2、井身结构 - 5 -
3、技术难点 - 6 -
4、钻井液应用思路 - 6 -
三、全过程小循环技术现场应用情况 - 7 -
平原组-馆陶组 - 7 -
1、优选强抑制型钻井液体系 - 7 -
2、加强固控设备的使用 - 9 -
3、保证井眼畅通的工程措施 - 9 -
东营组-沙一段 - 10 -
沙二段-沙三段(上) - 11 -
效益及成果 - 12 -
参考文献 - 12 -
摘要
辛斜更6井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辛镇背斜辛15断块,是一口完善注采井网为目的的生产井,由于该井位临近居民区,极大地限制了大循环池的布局及容积,因此,辛斜更6井使用全过程小循环技术,优选强抑制型钻井液体系,加强固控设备使用,并采用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以达到减少占地、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井下事故复杂情况及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全过程小循环 地层造浆 强抑制钻井液体系 固相控制
一、背景介绍
辛斜更6井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辛镇背斜辛15断块,是一口完善注采井网为目的的生产井,钻穿相当于辛6-斜76井沙二段14砂组5小层的2779.5~2789.4m上油层下油水同层后,留足下套管口袋完钻。
由于该井位临近居民区,极大地限制了大循环池的布局及容积,因此,辛斜更6井使用全过程小循环技术,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环境污染。且该井位于老井区,地下注采网复杂,馆陶组及以上地层成岩性差,易坍塌卡钻,应优选钻井液体系,优化钻井液性能,使其具有良好抑制造浆能力、流变性能和抗污染性能,以满足安全、环保、优质、高效施工的需要。
二、主要内容
1、地质简况
地址简况如表1所示
表1 地质分层简况
分层 底界深(m) 层厚(m) 主要岩性描述
(注明油气层位置) 平原组 345 345 浅黄色粘土岩 明化镇 1010 670 棕黄色砂岩 馆陶组 1350 335 褐色泥岩 东营组 1855 505 棕红色砂岩、灰色泥岩 沙一段 2105 250 灰色泥岩、棕黄色砂岩 沙二段 2395 290 灰色泥岩、棕黄色砂岩 沙三上 2610 215 灰色泥岩、棕黄色砂岩(油气层位置:2518m)
2、井身结构
辛斜更6井轨道类型为直-增-稳783.85m。一开用Φ346.1mm牙轮钻头钻至井深304m,下入Φ273.10mm表层套管302.57m;二开用Φ215.9mmPDC钻头钻至井深2802.00m,下入Φ139.70mm油层套管2796.28m。井身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井身结构示意图
3、技术难点
(1)临近居民区,大循环池布局受限,环境保护要求严格;
(2)第四系、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等地层成岩性差,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高,钻井过程中造浆强烈;
(3)采用全过程小循环,固相颗粒随钻井液重复循环,随时间延长而变细,增加清除的难度;
(4)使用CaCl2后,钻井液处于粗分散状态,会对钻井液流型调整、降滤失处理会带来不利影响;
(5)进入东营组,应使地层适当造浆,提高钻井液切力,使钻井液具有足够的悬浮和携屑能力;
(6)沙二、沙三段地层易坍塌,钻井液应具有良好的润滑防塌性能及抗污染能力,且能够平衡地层压力。
4、钻井液应用思路
(1)采用全过程小循环技术,解决由于地面布局受限,所造成的循环池容积较小等问题,减少污染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2)二开快速钻进阶段,使用CaCl2和PAM干粉共同配合,形成强抑制钻井液体系,控制地层造浆,完成馆陶组以上地层钻进;
(3)加强钻井液净化,使用两台离心机清除大量无用固相,将漏斗粘度控制在28-30S以内,比重控制在1.12g/cm3以内;
(4)钻进至1300m进入东营组,停止CaCl2的使用,通过离子交换吸附自然消耗Ca2+,使粘土适当造浆,提高初、终切力,使钻井液具有足够的悬浮和携屑能力;
(5)钻进至1400m井斜超过25°,混入原油增强润滑性能,减小磨阻;
(6)对钻井液进行定性处理前分析滤液,如Ca2+含量高,应使用Na2CO3除钙,保证流型调整、降滤失处理顺利进行;
(7)钻至1750m进入沙一段之前,进行钻井液性能调整,加入高温高压降粘降失水剂、改性胺盐、NaOH将失水降至7mL以内,为保证井眼畅通每200m进行一次短程起下钻;
(8)钻至2500m再次进行钻井液性能调整,加入抗盐抗高温防塌降失水剂,降失水至5mL以内,提高钻井液抗污染能力,并提比重至1.25 g/cm,保证沙二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