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时期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

春秋时期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第三课;魏晋时,在玄学、佛教思想的冲击下,儒学一度衰弱,玄学的发展,标志儒道进一步合流。;;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统治者需要借助佛教稳定统治秩序,大力提倡支持佛教。 下层民众需要精神寄托 佛教教义的欺骗性,寺院经济的吸引力;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 材料一:自“罢、独”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另外,儒家思想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材料三:“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韩愈《原道》;变化:儒家思想自身僵化,且没有社会需要。 儒学出现了危机。;材料一: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问易篇》 材料二:宋代智圆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儒教”并非“宗教”, 而是“教化”。;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3、表现: (1)魏晋南北朝: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2)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唐宋时期,随着政治的逐渐稳定,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宋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发展到理学阶段,明代掀起高潮。这是封建社会后期孕育发展起来的“新儒家”。;二、程朱理学 ; ①佛、道冲击下的儒学权威性严重削弱 ②唐、五代不重伦理纲常的历史提供了教训 ③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需要强化君权意识 ④宋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 ⑤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⑥唐宋以来韩愈等儒学家的努力 ⑦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宋明理学;程颢像;程颐像;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注解四书 地位: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材料三: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学以致用;;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元朝:《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朝:更进一步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三、陆王心学;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服务。 (2)获取“理”的方法: “六经皆我注脚”   ;;王守仁(1472-1529) 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步发挥;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