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老字号商人乔贵发.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老字号商人乔贵发

探寻老字号商人乔贵发 史爱平 乔贵发是包头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商人,不仅包头人知晓,山西人也特别清楚。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就是由于乔贵发在包头经商发迹后回山西老家祁县逐渐建成的。没有乔贵发,自然不会有乔家大院,这一点和山西人认为的“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道理大致相同,都是说乔贵发的经商之道了不得,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乃至北京、上海的经商史上都大有其名。 乔贵发于清代乾隆初年由老家山西祁县来包头经商,最初不过是个拉骆驼、卖豆腐、豆芽、烧饼之类的小贩,经惨淡经营最后使乔家一跃成为开钱庄、票号、商号、粮油店,累计资本达1000万两白银,称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远通俄蒙的名商巨贾。这其中有许多奥妙之处仍值得今天回味儿。 坚定信念,这是乔贵发经商成功的首要条件。乔贵发自幼父母双亡,家穷得连媳妇都娶不起,全靠出卖苦力帮佣维持生活。只因去参加本家侄儿的婚典宴席,不小心被管事的人大骂讥讽,一下子血性奔腾,引发念头,毅然决定走西口奔包头萨拉齐厅老官营村独自闯荡,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但谈何容易。他最初是选择了吃大苦,挣大钱的活儿——拉骆驼,开始有些小积蓄。这给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信念。他不断地动脑筋琢磨发财之道,最初到一个叫合成的当铺里当店员,并以此为跳板寻找发财之机。后又做开卖豆腐、豆芽的买卖。因当地广产豆类,冬季蔬菜缺乏,豆制品有市场,故本利回转很快,钱到手也越来越多。但就在这个时候,乔贵发的意志和信念受到了挑战,有一段时期,他沉迷于赌博,几乎将本钱全赔进去,只好又返回老家山西祁县。在经过一番痛苦的反思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念后,第二次再走西口到包头创业。吃一亏长一智,乔贵发不断坚定着自己必须成功的念头,并且更加谨慎,烟酒赌博全不沾身,一心一意投入创业。而一个姓秦的同他合作的伙伴却在稍有长进后开始吃喝嫖赌,挥霍无度,不断将股本抽走。乔贵发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一股股补进,变多股为自己独股,使自己的小本生意立于主动,最后自己独自开各种商号。 善于审时度势,抓机遇。乔贵发不满足于卖豆腐、豆芽、烧饼之类,在当时许多人开始仿效他的做法时,他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干更大的买卖。他看准包头西脑包可以做草料铺的经营,马上从萨拉齐搬到包头来,参与向贩牛马骆驼的商人供应草料,并兼营牲口行,很快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西脑包的人也越来越多,发展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商镇。人口从乾隆时最初的几十户分散人家达到上千人的规模,最后为包头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经营范围日渐扩大的同时,他又瞅准做粮食交易的商机,并用低进高出、囤积抛出等手段巧妙经营粮行。他在丰收年低价购粮囤积,在欠收年适当高价卖出。而后又采取形同于如今期货交易的方式,提前定购农作物。当时有一种叫“买树梢”的经营,即在春天以固定好的价格向农民定购粮食,并付现钱。到秋天,则不管粮食产量如何一律按最初定价回收。虽然风险很大。但乔贵发预测能力极强,几乎年年测准获利。有人说他手气好,可他不以为然。凭着多年吃苦总结,他早将市场了如指掌,水到渠成已是必然。 以诚为本,与人为善,童叟无欺。在乔贵发的经营中,这种“和为贵”的中心思想渗透在点点滴滴内。他卖豆腐、豆芽决不缺斤短两。卖高称、薄利多销是他的绝窍。乡亲邻里人人愿买他的东西。回头客多,这是他此种经营方式的结果和检验。“宁舍银钱,不结冤家”,“乐善好施,接济穷因”,乔贵发坚持自己做到,子孙做到,乔家世世代代做到。乔贵发不在乎个别人欠帐不还,也从不去催。还有人借了东西不送来,他也不问。每逢节日,他都要送邻里朋友小礼物。他把牲口拴在门口,谁愿用谁就用,用完给他送回门口就行。凡遇困难朋友,他都给些钱款物品以解燃眉之急。乔贵发的这些行为深深感染着乔家后代,其经营愈加发达。 乔致庸是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经营“在中堂”乔家大院时,对村人和仆人极其厚爱,经常把面、油、肉、柴、米、煤送到邻里或仆人家中;对年老的仆人则养起来,愿回家的发给养老金。邻里仆人如遇天灾人祸都给予大力资助,帮助解决困难。乔映霞是乔贵发的远孙,民国十一年,包头的商家杨志五实在还不了乔家的6万两白银,走上门来磕头哭述,乔映霞通情达理当场决定全部免去,一时在包头商界引起巨大震动,无不对乔家大方、仗义、厚道啧啧称赞。 此外,乔贵发言传身教使乔家深明大义,其后代对国家更是慷慨有加,曾向清政府捐献过10万两白银,为北洋水师购买过一艘大型军舰。为此李鸿章为乔家题写一幅对联。上联:子孙贤,族将大;下联:兄弟睦,家之肥。对这一门商家做了最好的诠释。 善于用人,聚集人才是乔贵发经商的重要策略,他办草料铺发迹后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