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员 工:张付超
员 工:张付超 实习部门:品管部 汇报时间:2014年9月9日 豆粕基础资料 黄豆压碎呈碎粒,70-75℃条件下加热20-30s,以滚筒压成薄片,薄片在萃取机内,用有机溶剂(一般是正己烷)萃取油脂,至薄片含脂量达1%左右为止,再进入脱溶剂烘炉内,一面蒸发有机溶剂,一面烘培豆片(温度约为110℃),最后经滚筒干燥机干燥冷却、粉碎即得大豆粕。 加工后的正己烷必须全部去除,因为己烷易燃,且是很强的致癌物,豆粕中残留的正己烷会引起家禽突发性严重肝坏死。 豆粕生产过程 豆粕营养特点 能值:豆粕代谢能值较高,猪消化能为12.97-13.39 MJ/kg,禽代谢能为10.04-10.46 MJ/kg。 粗蛋白和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在44%左右,豆粕氨基酸比例是饼粕类饲料原料中最好的,赖氨酸含量达2.5-2.8%,但蛋氨酸含量偏低,因此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往往为蛋氨酸。 碳水化合物:豆粕中含有较多棉三塘和水苏四糖,很难被单单胃动物消化。 抗营养因子:主要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此外还有植物血凝素、非淀粉多糖等,抑制蛋白质等养分的消化,从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一浸豆粕、二浸豆粕 去皮豆粕、不去皮豆粕 一级豆粕、二级豆粕、三级豆粕 普通豆粕、发酵豆粕、膨化豆粕 豆粕分类 外观检测法: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偶有少量结块,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 容重检测法:正常纯大豆粕容重为594~610g/L,若样品容重超出较多,则说明掺假。 水浸法: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麸皮漂浮于水面。 豆粕掺假鉴别法 碘鉴别法:取少许豆粕放在干净白瓷盘中,铺薄铺平,滴几滴碘酊,1分钟后若其中有物质变为蓝黑色,说明可能掺有玉米、麸皮(含小麦粉)、稻壳(含米粉)等淀粉类物质。 生熟豆粕检查法:脲酶用以鉴定豆粕加热程度,由于无负值,对加热过度豆粕意义不大;KOH溶解度可区别加热过度严重程度,也可鉴别加热不足豆粕,但不够灵敏,因此两者均需测定。酶活性过高说明太生,饲喂后易引起腹泻症状;酶活性过低说明加热过度,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受到破坏,并产生有害物质。 豆粕的掺假鉴别法 脲酶活性定性测定方法:0.2g豆粕+0.02g尿素+2-3滴酚红+20ml水于比色管内,盖好塞子摇匀,室温(20-30℃)放置几分钟,观察颜色变化。感观判断:色泽浅,取少许放在口内,有生豆的味道(偏生)。 KOH溶解度测定方法:将样品粉碎过60目筛,取1.5g样品(精确到0.0001g),加50.00ml 0.2%KOH溶液,电磁搅拌20分钟,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10.00ml测定粗蛋白CP1。计算:PS%= CP1/CP×100 ,正常范围为70%-85%。 生熟豆粕检查法 陈化黄豆生产豆粕:外观色泽暗,无香味,KOH溶解度低; 巴西转基因黄豆生产豆粕:色泽偏红,不要误认为过热,应注意偏生问题; 过热及有效赖氨酸:KOH溶解度在65%左右时,有效赖氨酸仍达96%以上,影响较小,因此生产乳猪料时偏熟豆粕较偏生好。 生熟豆粕检查法 注意事项: 原 理:发酵豆粕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彻底分解,植物细胞壁100%破裂,蛋白质消化率大于95%,显著改善适口性和消化率。 加工流程:豆粕加水拌匀→蒸煮→接种→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 发酵豆粕 优点:适口性好,具有特殊天然发酵酸香味,提高饲料采食量;无杂菌和有害菌,稳定性好 ;酶和维生素补充剂;益生菌源泉,快速建立健康平衡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发酵时间适当后,可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低植物性蛋白抗原性;经发酵酶解将大部分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小肽及氨基酸,消化吸收率提高,预防乳猪营养性腹泻。 发酵豆粕 感官判断:颜色淡黄色至灰黄色、气味清香酵母味,不能有刺鼻的味道。 泡水判断:发酵过的产品泡水后为悬浊液,久放后变糊甚至发臭(因为有菌,加水后会变质)。 氨基酸测定:发酵豆粕氨基酸含量及豆粕应该是非常一致,各氨基酸含量均上升10%左右。如果氨基酸特别高或谷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特别高,就表明掺进杂蛋白。 酸溶蛋白测定:此值在6-10%为宜,过低说明没有发酵好,过高则可能掺杂。 其 它:杂菌数量不宜过多,黄曲霉毒素不能超标。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 豆 皮:主要成分为细胞壁或植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