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2中国文化概论(2009本)
第二讲: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 主讲人:魏本权 课 时 安 排 课程讲座: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 方法训练:如何读书、写作读书报告 课程讲座: 一、文化生态与文化生态学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三、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四、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五、方法训练:如何读书、写作读书报告 六、论文选题: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沂蒙红色文化 一、文化生态与文化生态学 (一)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冯天瑜2005,P8)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二)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作为文化生态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或称“文化背景”),主要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文化生态本身又构成一种文化成分。(冯天瑜2005,P8) (三)中国文化生态 冯天瑜从唯物史观出发,将文化生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指出,“文化生态三层次彼此之间不断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进行物质的及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同时,它们又分别通过复杂的渠道,经由种种介质对观念世界施加影响。” 总之: 养育中华古代文化(或曰传统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是一种不同于工商业经济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并辅之以周边的游牧经济;是一种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中世纪日本和欧洲的领主封建制以及印度种姓制均相出入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社会。(冯天瑜,2005)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 1、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 古埃及 古巴比伦 ? 2、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 徐福东渡、鉴真东渡、元代漕运、海战—— 公元前48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海战——吴齐海战 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海战:宋金海战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今青岛胶南市鸭岛附近与金兵鏖战,又称“陈家岛海战”。 中国古代海战史上最大的登陆作战 :收复台湾之战 ,1661年 河北省的秦皇岛和黄骅附近说,浙江省慈溪和舟山说,江苏省海州一带(现在的连云港赣榆县)说,山东省登州湾(龙口市黄县)及胶州湾徐山(青岛)琅琊、成山头说。 海洋文化 航海文化 海洋旅游 鱼盐文化 海上传说 海防文化 海洋经济 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 形象地说,大陆文化保守,海洋文化开放;大陆文化信奉故土难离,海洋文化崇尚流动;大陆文化劝人忍耐,海洋文化同情反抗;大陆文化崇尚勤劳,海洋文化崇尚机遇;大陆文化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海洋文化信奉“能拼又会赢”。总之,大陆文化一切要循规蹈矩,海洋文化处处想不守规矩。由此,我们认识到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3、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节气文化 ——中医文化 ——诗词 ——饮食文化 ——建筑文化 ——服饰文化 ——经济重心南移 ——人口迁移 ——游牧民族南迁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 1972年1期; 第一个温暖期(前3000年——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到殷商时代 第一个寒冷期从前1000年到前770年左右,即西周寒冷期。 第二个温暖期从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秦汉温暖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初年到600年,即魏晋南北朝寒冷期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即隋唐温暖期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寒冷期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400年,即元代温暖期。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即明清小冰期。 高华中等:《山东沂沭河流域2000BC前后古文化兴衰的环境考古》,《地理学报》2006/3 龙山文化早、中期(2600BC~2300BC),沂沭河流域气候暖湿,沂沭河流域龙山文化早中期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十分发达,社会全面繁荣,聚落遗址的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2260BC开始的降温事件,加剧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促成了人口压力的形成,沂沭河流域的先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2260BC左右开始的气候明显转向冷干,使得气候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使其产量大幅度下降,粟、黍虽然耐干冷,但产量太低无法弥补水稻产量下降造成的巨大粮食空缺。气候变冷还会直接威胁到采集经济气温下降,使得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加剧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的大量减少和文化面貌的改变。 2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