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沙郡岁月
导读
(是美文,也是经典 )
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的每
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
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在地”野花
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他喜欢钓鳟鱼和猎松鸡,但更谨记着每
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他曾每年领着家人种下数千棵他最钟情
的松树,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这样的一个人,他
对土地怀有什么样的感情?他从大地探索到了什么奥秘?他对人与土地的关系有什么看
法?这些问题的答案便是李奥帕德妥善地安放在《沙郡岁月》这个宝箱里,要赠予世人的无
上珍宝。
一九九九年是这本几乎被生态保育界视为“圣书”的书籍出版五十周年。
仿佛知道自己天命已尽,在他去世前一年的年底,李奥帕德着手大幅修订他多年来一直
准备出书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是他从大约十年的作品中选出来的,开头的一部分是有关他
在他小木屋的四季观察短文,按月份编排而成年记的形式;第二部分是他于职业生涯中在几
个不同地方所经历的插曲,这些经验教导他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最后的结尾部分则是数篇
内容扎实的哲学性杂文,以最有分量的土地伦理陈述作总结。这便是李奥帕德辞世次年(一
九四九年)问世的《沙郡岁月》的最初面貌。
一九九六年这本书有了新版,除了增加收录自李奥帕德《环河》(一九五三年)文集的八
篇文章外,文章的排列亦作了小更动,但未影响其基本面貌。这是我们此刻所读的《沙郡岁
月》的版本。
深邃的哲学心灵
李奥帕德对自己的书作这样的编排是有用意的,他希望读者知道他的土地伦理哲学观是
建立在他的生活经验上的。因此,我们不可将其土地伦理自其生活脉络中抽离出来,而当我
们读他令人赞叹的四季素描时,也不要忘记那一双观察入微的眼睛后面有一颗深邃的哲学心
灵。
所以,书中从一月到十二月的散文式记述并不仅止于表面的写景、描绘野生动植物的四
季活动而已,更有深刻的思考与反省。譬如他一再回到旅鸽被人类消灭的历史,对很可能因
人类的进步而灭绝的裂叶翅果菊这种不起眼的野花亦颇多着墨,甚至,对自己的偏爱松树亦
发出一连串质疑——这已经是一种哲学性的探究了。而四季短文这一部分的文学境界相当
高,堪称一流散文,甚具创意与个人风格,清简、含蓄、凝练是其最大特色。无怪乎它经常
被用作美国文学课程的教材。
在读本书(尤其是第一部分)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梭罗,因为两人都是自然写作者,并且
同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哲学思考力与清晰的表达力。但李奥帕德同时也是国际所敬重的科
学家,在他职业生涯期间每年有论文发表,至他去世共发表了数本专著和近三百五十篇文章。
事实上,直到他死前十年,李奥帕德才开始发表他闻名于世的文学性与哲学性的杂文,而这
时他已累积了三十多年的观察、经验与反复省思,写出来的东西处处可见时间的厚度与功力
的深度,再加上文笔极度凝练,使得表现出来的文字举重若轻,字字是精华。他脍炙人口的
《像山一样思考》一文尤其具有此一特色。
读过《像山一样思考》这篇文章的人大约忘不了文中所描述的那朵绿火。这篇文章长不
过数百字,但充塞于字里行间的是数十年的观察、思索与研究心得,而这一切均压缩于作者
见到临终母狼眼中绿火的那一刹那!
《像山一样思考》无疑是李奥帕德最成功的杂文之一,也是经常被谈论、引用,相当具
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在该文中,作者先叙述狼嗥,谓熟悉这声音的鹿、郊狼、牧牛人、猎人
都因自身利害而对它产生恐惧或希望。但“只有山活得够久而足以客观地聆听狼嗥”,并知
道这恐惧或希望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接着,从小酷爱打猎、钓鱼,并于年轻时视消灭狼、美
洲狮等掠食性动物为猎物管理之关键元素的李奥帕德自我陈述:“我自己对这点的信念要追
溯到我眼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他年轻时曾与同伴射杀一只母狼,“我们赶到老狼的地方,
正好看到一朵凶悍的绿火在她眼中熄灭”,于是他第一次了解了她眼中“某种只有她和山知
道的东西”。在那之前他以为狼少了鹿就会多,没有了狼就有猎人的天堂;在那之后他看到
各州捕杀狼,以及没有了狼的山的容颜,所以他认为“就像鹿群活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之中,
山活在对鹿只的极度恐惧之中”。
在该文里,绿火象征的就是李奥帕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