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5m溜煤道掘进规程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本工作面所掘巷道为-195m溜煤道,北部为-185m运输巷,南部为-195m运输巷、西部为-195m联络巷、东部为-175南北巷。
二、巷道用途
因2119探煤巷已实见该区域煤炭可采,经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拟掘-195m溜煤道作为将来2119工作面回采期间运输、通风、行人巷道。
三、巷道性质
本掘进巷道为在五分层、中间层的系统巷道。
四、设计施工长度、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全长22米,斜巷段20m长,平巷段3m长,服务时间2年。
五、巷道平面布置
1、巷道开口位于现-195运输巷(北)巷道迎头处东帮拉门。
2、附:巷道布置平、剖面图(见2页)
编 制 依 据
依据矿地测部门给定的《-195m运输巷及溜煤道设计图及说明》。
图1:工作面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水平 -195m 工程名称 -195m溜煤道 采区 -210m采区 井下标高/m -187~-173m 地面的相对位置 本工作面对应地表为东露天矿北坡,对应地表标高+72~+63.m,无三级以上建筑物。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影响 无影响。 邻近采区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无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1、煤(岩)层赋存特征见表2、表3
表2 煤层特征表
项目 指标 备注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米) 12~14/13 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25~35/30 煤层硬度f 1.8~2.6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煤层节理() 较发育 绝对瓦斯量/(m3min-1) 0.44 煤尘爆炸指数/% 43.73 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厚 度/m 岩 性 顶
板 基本顶 油母页岩 100~300 褐色,致密,坚硬,节理发育,含油率>4%。 直接顶 粉砂岩、中砂岩 2~5 灰色、灰黑色,层理发育。 伪 顶 煤精 0.2 黑色,致密、细腻,具规则断口。 底
板 直接底 凝灰岩、砂岩 8.0~51 浅灰色、灰绿色,其中凝灰岩遇水膨胀。 基本底 凝灰岩、玄武岩 17~148 橄榄玄武岩、灰绿色凝灰岩,夹硅木化石。 2、附: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4页)
图2: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 地 质 构 造
本工作面区域内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走向113°,平均倾角30°。预计本施工区域不存在影响施工的断层。
第四节 水 文 地 质
本工作面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较简单,本矿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本层煤上部岩层由下至上为油母页岩,绿色页岩、泥灰岩层和第四系冲积层。主要含水层由上至下为:第四系泥灰岩弱含水层,本层煤以下有第三系凝灰岩含水层和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 道 布 置
本工作面所掘巷道为-195m溜煤道,由-195m运输巷北迎头处巷道东帮拉门,拉门时留0.8m台阶,按方位125°,倾角45°掘进20m后返平扔按方位125°,倾角3‰掘进3米后与-175m南北巷贯通。
第二节 支 护 设 计
一、巷道断面
本工程选择№3.5断面U型可缩棚支护,S净=7.6㎡,满足生产需要。
二、支护参数设计
本工作面采用№3.5断面U型可缩棚支护,支护材料为25U钢,棚距为1.0米。
第三节 支 护 工 艺
一、支护形式及材料规格
表5 永久支护的参数表
支架材料 支架规格
mm 断面( m2 ) 净尺寸( m ) 棚距(m) 柱窝(m) 棚梁 棚腿 荒 净 上宽 下宽 中高 U型钢 2800 2300 9.2 7.6 3.5 2.53 1.0 0.2 二、铁棚支护工艺及要求
(一)永久支护要求:
1、严格按设计断面和要求施工,确保断面有效;
2、棚梁与棚腿搭接长度为0.4m,2个U型卡子距离为0.2m的;底卡子安铁拉杆;螺栓预紧力2KN,紧固次数不低于2次;卡子与腿之间加胶垫,棚梁与棚腿搭接处缝隙较大时,加木楔。
3、背帮4道、背顶4道,帮、顶管理均按两层或两层以上。刹杆为中拌,刹杆探头100mm~150mm,刹杆摆布要均匀,上、下交错,并打紧楔子。
4、遇顶板破碎或压力较大时,必须缩小棚距为0.6m/架,并根据情况在刹杆上铺设苞子;
5、每架棚4根扣木,棚梁、腿搭接处各1根、2棚腿腰线处各1根;
6、劲木、刹杆要求整齐、成线;
(二)临时支护的支护工艺及要求:
1、放炮后,作业人员在永久支护下,预留好退路,设专人监护顶板,用长把撬棍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