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水平测试复习1-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ppt

2013高二水平测试复习1-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高二水平测试复习1-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12课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意味着( )       A.专制政体的终结 B.近代化的起点 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 D.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 第11、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辛亥革命 1911 辛亥革命 19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民主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 14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191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 1.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5)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 (1)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2)主要内容: ①规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 ②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年) 1.国共合作 (1)合作原因: ①必要性:中共认识到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 ②中共三大召开,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广州)。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高潮) (1)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2)进程: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2)失败的原因: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3)教训: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并掌握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第 15 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工农武装割据: (1)井冈山的道路 ①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较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1930年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 (3)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影响: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5)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发展生产。 ②政治建设: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①“左”倾错误的指导。(根本原因)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直接原因) (2)经过: ①1934年,中央红军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