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推至隐」之叙事修辞.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史记》「推至隐」之叙事修辞

論《史記》「推見至隱」之敘事修辭 李秋蘭 論《史記》「推見至隱」之敘事修辭 李秋蘭 吳鳳技術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 摘要 司馬遷稱孔子為至聖,且視《春秋》為制作之典範;因此,《春 秋》的敘事風格自然影響《史記》的敘事特色。《史記‧匈奴列傳》 中言「孔氏著《春秋》,隱桓之閒則章,至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 當世之文而罔褒,忌諱之辭也」,〈司馬相如列傳〉亦稱「《春秋》 推見至隱」,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故孔子著《春秋》「定哀之 際則微」。司馬遷將《史記》暗擬為《春秋》,編纂當代史事時多 「忌諱之辭」,欲突破困境以修史,自然運用《春秋》「推見至隱」 之法,寄寓史家之大義。 《史記》以敘次史事為主,評論事件、褒貶人物之資鑑功能, 則與之相輔相成。司馬遷敘寫楚漢紛爭以來的歷史,因切近當時, 亦師法「推見至隱」之書法,採隱約其辭的「微言」,旁敲警醒的 「側筆」,以隱微之筆敘述近當代的歷史。司馬遷透過「推見至隱」 之書法,將歷史表相後的實情顯現出來。蓋隱之所在,即歷史真相 之所在,亦即歷史解釋之所在。 司馬遷冒犯忌諱之辭,透過史料的剪裁、組織與安排,制定義 143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二期 理與法度,筆削之間,寄寓史家褒貶之義。藉由整體結構,描寫的 人物、事件顯示其意象,在表層結構之下蘊藏著作品深層的主題、 意旨,展現深廣的內在意蘊。《史記》深遠的旨意,通過形象的設 置,利用敘事文學中的意象,不斷地銜接、轉換,將欲傳達的意義, 以隱喻修辭的方式,藉此傳遞史家之意旨。 關鍵詞:史記、推見至隱、隱喻、比興思維、敘事修辭 144 論《史記》「推見至隱」之敘事修辭 李秋蘭 壹、前言 〈司馬相如列傳〉論贊曰「《春秋》推見至隱」,宋‧唐仲友曰: 「天下之事,其成有所歸,其來有所因,所歸易見,所因難知。推 1 見至隱,《春秋》之法也。」 張高評稱:「推見,歷史敘事( 史事) ; 至隱,指歷史哲學( 史義) ,謂《春秋》所敘述的事齊桓晉文稱霸一類 的事件,採取的文體形式是歷史,主要表達的則是作者自己的義理。」 2 司馬遷以歷史的形式作為表達方式,透過史料取捨,制定義理與法 度,筆削之間寄寓褒貶之義。宋‧李涂云:「《離騷》者,《詩》之變; 3 《史記》者,《春秋》之變。」司馬遷崇拜孔子,稱孔子為至聖,且 視《春秋》為制作之典範;因此,《春秋》的敘事風格自然影響《史 記》的敘事特色。《史記‧匈奴列傳》中談到「孔氏著《春秋》,隱 桓之閒則章,至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當世之文而罔褒,忌諱之辭 也」,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故孔子著《春秋》「定哀之際則微」。 司馬遷既私淑孔子,將《史記》暗擬為《春秋》,編纂當代史事 時則多「忌諱之辭」,自然運用《春秋》「推見至隱」之法,寄寓 史家之大義。司馬遷敘寫楚漢紛爭以來的歷史,因為切近當時,亦 如孔子運用「推見至隱」之書法,採用隱約其辭的「微言」,旁敲 警醒的「側筆」,以隱微之筆來敘述近當代的歷史。此處所謂之「微」, 即是《春秋》書法的「微而顯」、《公羊學》談「微言大義」的意思。 1 見楊燕起等編,《歷代名家評史記》,〈田單列傳〉,引唐仲友《悅齋文鈔》卷九, 頁607 。 2 見張高評,《左傳之文韜》(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 年 10 月 初版一刷) ,〈附錄方苞義法與《春秋》書法〉,頁239 。 3 見胡經之主編,《中國古典文藝學叢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年 7 月 第一版第一刷) ,(一) ,〈第一編創造〉,「九、虛實」,頁262 。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