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限时练(五)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 《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  ) A.完成统一目标 B.增强军事实力 C.鼓励商业活动 D.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鞅为解决秦地“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的问题而“诱三晋之人”,使其“务本于内”,即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D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 ①废井田 ②奖励耕织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集小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等,表明商鞅变法推行了“废分封,行县制”的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表明“废井田”措施的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意指统一度量衡。而“奖励耕织”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 3.商鞅变法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革新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A、B、C、D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因为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 答案 B 4.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 ①尚武风气更加浓厚 ②小家庭逐渐取代大家庭 ③告奸、举盗在民间盛行 ④土地买卖现象消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①②③的现象是变法的影响,变法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④错误。 答案 A 5.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度,该制度是指(  ) A.所有百姓都要同等承担国家的赋税 B.对邻里犯法不告发的要同罪连坐 C.有军功的人国家都会给予官职爵位 D.把邻里的土地都连接起来 解析 连坐制度是一种严酷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 答案 B 6.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某人因善于种田而获得政府奖励 B.某人因军功卓著被授予高等爵位 C.某人因经商致富被政府授予田宅 D.某人因连坐而被政府处于劓刑 解析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商业活动受到抑制。 答案 C 7.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变法的指导思想正确 B.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变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D.商鞅对变法法令的严格执行 解析 评价改革变法运动成败的根本原因,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答案 C 8.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是(  ) A.发展经济 B.缓和社会矛盾 C.富国强兵 D.改变社会性质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首要目的是发展经济,但纵观改革全过程,侧重点是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 C 9.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壮大秦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 答案 B 10.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不以百姓为事”指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对百姓进行剥削和压迫,③④是其体现。 答案 D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遏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遏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解析 本题通过两段材料考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第(1)问要认真审题,有三小问,第一小问是从材料“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可以得出商鞅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第二小问材料“利其田宅”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可以看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