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双基限时练-岳麓版选修1-
双基限时练(六)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选择题
1.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促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弄政,政局动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社会现象的认识。北宋建立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权臣弄政、政局动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北宋初的改革措施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改革中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宋初的改革分化事权给北宋带来了三冗二积的弊端,从反面可以借鉴的是要精兵简政。
答案 B
3.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认识。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答案 D
4.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的主要依据是( )
A.他在青少年时代学以致用,立志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B.他在地方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C.他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百折不挠
D.他屡次进谏,终被起用为宰相
解析 王安石被称作“拗相公”是说他执着、坚定,“三不足”精神正是其写照。
答案 C
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③将兵法是强兵的改革措施,与题干中的理财不吻合,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6.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奸宄”指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由“民不散”则“奸宄固宜少”可知实行保甲法的目的在于平息农民的反抗,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7.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市易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认识。从材料中的“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可知这是政府推行市易法的结果。
答案 D
8.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 ,“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政府的收入增加了,但却出现了财政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其根源在于宋初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吏治腐败。
答案 D
9.“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 )
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
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辨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颁布的措施多,时间仓促,B项正确。
答案 B
10.王安石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的主要措施有( )
①废除明经诸科 ②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 ③进士科专考经义和实务策 ④设立明法科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中科举教育改革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①③④正确。
答案 B
1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理财措施的认识。青苗法即政府在青黄不接之时拿出一定的钱或粮食低息贷借给农民,既可减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又可增加政府收入。
答案 A
12.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C.用人不当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实验与探究.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生物技术实践.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生物技术实践综合测试.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第1讲-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综合测试.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第1讲-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生物技术实践课件.ppt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第2讲-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综合测试.doc
- 高三语文-第1部分-第3章-第3节-科普文阅读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1部分-第3章-第3节-科普文阅读(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