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双基限时练-岳麓版必修2-
双基限时练(四)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正、清、和”的涵义,“正”是端正,品德高尚,做谦谦君子,合乎“儒”的精神内涵;“清”是指清纯、清静,合乎“道”的精神内涵;“和”指和谐、和睦,与佛教的善忍相一致。
答案 C
2.程颐说:“富,人之所欲也。苟于义所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宁贫贱以守志也。”这一思想( )
①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 ②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
③体现了程颐的道德价值观 ④将人欲与天理完全对立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程颐理学思想的认识。据题干材料可知,程颐肯定了人的欲望,但主张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时,要合乎“义”的要求,否则,宁可贫贱也要对得起天理良心。由此可知,程颐并未将人欲和天理完全对立起来,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A
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朱熹关于天理和人欲的主张,根据“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可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人欲则是违背儒家道德规范的欲望,B项正确。
答案 B
4.“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解析 明代学者的观点认为人们通过实践,加深对先天已存在的“理”的体验,其方式就是“格物致知”。B、D两项是陆王心学的主张,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与题干不符;A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与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有本质区别,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看,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生,仁也”这反映了万物的生成体现了“仁”,A项正确;孟子的仁政思想是要统治者爱惜民力,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6.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的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与社会动荡加剧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迎合了封建统治的要求,因此备受推崇,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B项正确。
答案 B
7.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发明本心 D.儒家的纲常伦纪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理学”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探究天理;“心学”强调“心”是万物的本原,通过“发明本心”探究天理,排除A、B、C三项。两者都主张以儒家的纲常伦纪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答案 D
8.下列哪一观点是陆九渊提出的( )
A.“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B.“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解析 A、B、C、D四项分别是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观点。
答案 C
9.《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2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第2讲-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课件.ppt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2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4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4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5节-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识(三)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1部分-第3章-第2节-新闻阅读(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用户留存策略在在线学习社区的构建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科学实验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科技在农业信贷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发展比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教师教学画像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法律保障机制案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安防视频监控行为分析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与挑战》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动画影视中的传统节日习俗展示与跨文化传播策略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学生评价的文化适应性与本土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化学课程中3D打印技术在化学实验安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