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限时练(四)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最大障碍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宋国
解析 秦国偏居关中,在春秋时期是最西边的诸侯国,它的东部是晋国,因此,秦国要称霸中原,最先越过的是晋国。
答案 A
2. 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解析 “相地而衰征”指根据土地的多少和好坏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这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A
3.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他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这些规定( )
①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③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奉选练之士”,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扫清了道路;“三世而收爵禄”,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在题目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答案 A
4.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具有的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答案 D
5.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D三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
答案 C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解析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在此背景下,各国要想在兼并战争中把握主动,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这一目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了变法运动。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引起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 B
7.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
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
解析 “平籴法”指官府在丰、歉之年分别进行粮食的储备和平价出售,以稳定物价。
答案 D
8.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
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改革的结果不同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发展农工商业。但春秋时期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则改变了社会性质,使各诸侯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答案 D
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变革的最本质的不同在于( )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已得到确立,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而春秋时期仍是奴隶社会。因此,战国时期的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的变革仍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就是两者最本质的不同。
答案 B
10.《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解析 材料指出六国变法任用的都是“宗族及国人”,唯独秦国招贤纳士,重用外来人才,因此才能“兼并天下”。
答案 A
11.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摘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1章-第2节-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2章-第1节-辨析病句(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2章-第2节-修改病句(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2章-第2节-修改病句(三)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3章-第1节-扩展语句(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2部分-第1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3章-第2节-压缩语段(一)章节复习测试题1.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3章-第2节-压缩语段(二)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4章-第1节-选用,变换句式(一)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 高三语文-第3部分-第5章-第1节-简明,连贯,得体章节复习测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