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诗经》两首课余撷珍-粤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诗经》两首课余撷珍-粤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诗经》两首课余撷珍-粤教版必修1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诗经》两首课余撷珍 粤教版必修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自然的也是最美的——《〈诗经〉两首》 喜欢《诗经》,是因为它那质朴的文字里流淌出来的洁净得没有任何渣滓的情感,如《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那点“小调皮”,唱出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曾令多少人为之赞叹。诸如此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就是那些来自先秦民间的最朴素的歌唱和最质朴的情感却令我们久久地陶醉,一醉就是几千年!在看似淳朴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读到它的睿智,它的多情,它的真挚……读不尽《诗经》的美。 【素材运用】 《诗经》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源头,自此,人性中诗一般的美好在古中国大地上悠悠流淌了几千年。那些善良而淳朴的人们,辛勤地劳作,欢快地歌唱,追求美好的爱情。当他们还不懂得什么做诗的时候,诗的精灵早已从他们的歌谣中诞生,飞翔,一直飞越了几千年的时空,终于栖息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在读到这些古老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字时,怦然心动。那时的诗歌,是真正的“诗歌”。他们以诗的形式,放飞诗的精灵。 每当静静地翻阅那些年代久远的四言诗的时候,我总是诧异于人们的单纯和天真以及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美感。写到这里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会这样诧异,或许是因为我的心境已不如他们干净吧。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他们与自然和平共处,生活在一个简单的世界里,有着简单的情感。 【相关话题】 1.自然 2.质朴 3.经典 美 文 品 读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舒忧受兮,劳心。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