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2016-217学年第一学期.doc

  1.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大学2016-217学年第一学期

温州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科学专业 教 学 大 纲 汇 编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〇一六年九月 目 录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理论课教学大纲 1 《环境工程设计》理论课教学大纲 6 《环境经济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13 《环境专业前沿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1 《 27 《 33 《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理论课教学大纲 38 《 42 《 51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周)》教学大纲 56 《 60 《环境生态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66 《环境 85 《环境统计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 89 《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 10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11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114 《 1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27 《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大纲 134 《环境监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42 《环境检测标准化训练》教学大纲 149 《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 153 《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157 《环境学概论B》教学大纲 163 《 168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75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放射性污染与防治(Radioactive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 课程代码:122111101L2学时 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前修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 建设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放射性污染与防治》的教学内容包括放射性基础知识,放射性核素的行为,外照射效应与防护,内照射效应与防护,放射性“三废”处理,放射事故及处理原则,放射防护与法规等七章内容。讲述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转化;放射性生物学效应机理、特点;外照射和内照射的损伤效应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事故管理及原因分析,放射事故的危害及核电站事故的预防措施;最后介绍了我国现行的放射卫生法规及辐射防护标准。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课程,可以了解各环境介质中化学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环境学意义,而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了解物理型污染。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在上完《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对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分析测定等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 2、; 3、; 4、。章 节 第一章 4 第二章 6 第三章 2 第四章 2 第五章 8 第六章 6 第七章 4 总 计 2 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自编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 朱立,周银芬,陈寿生编.放射性元素氡与室内环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2] 潘自强主编.放射性废物管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9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因此在授课时内容方面本着面宽点浅的原则,教学方法方面,除了老师讲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课堂讨论;以及老师给出主题,展开课堂讨论等方法。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相互交流从而拓宽知识面,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参与教学。 2.课程考核方法 通过开卷考试进行考查。 六、大纲正文 第一章 放射性基础知识(6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有关放射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熟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了解放射性监测仪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三种常见的射线 1、α衰变 β衰变 γ衰变小剂量一次照射效应近期效应小剂量一次照射的医学随访结果小剂量慢性照射效应临床表现小剂量慢性照射的医学随访结果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屏蔽防护—人与源之间设置防护屏障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吸收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与吸收经消化道进入经呼吸道进入经伤口和皮肤粘膜进入均匀性分布选择性分布选择性损伤 潜伏期较长 病程发展缓慢 病程分期不明显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放射性废气的处理压水堆放射性废气的来源沸水堆放射性废气来源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放射性废管理的目标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阶段事故的性质和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