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金融监禁法律轨制
分业监管模式的优点是: 第一,专业监管机构负责不同的监管领域,具有专业化优势,职责明确,分工细致,有利于达到监管目标,可提高监管效率。 第二,具有竞争优势。尽管监管对象不同,但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压力。 分业监管模式的缺点是: 第一,多重监管机构之间难于协调,可能使被监管对象有空可钻,逃避监管。若设立多重目标或不透明的目标,容易产生分歧,使被监管对象难于理解及服从。 第二,从整体上看,分业监管各个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规模不经济。 评价:分业监管模式 洛红导兼碑肛冷扇筏惋康嘉翁近棒恃疡凶援既瑶丽忽更育曾蘸贫篱编绽坍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混业监管模式的优势包括: 第一,成本优势。混业监管可节约技术及人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可大大降低信息成本,改善信息质量,获得规模效益。 第二,改善监管环境。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提供统一的监管制度,避免由于多重监管者的监管水平、强度不同,使被监管者面临不同的监管制度约束。其次,避免被监管者对多重机构重复监管及不一致性无所适从。 第三,适应性强。金融业务创新日新月益,混业监管模式可迅速适应新业务,避免监管真空,降低新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可减少多重监管制度对金融创新的阻碍。 混业监管模式的缺点是:缺乏竞争性,易导致官僚主义。 评价:混业监管模式 冕卧豫氓途捌星格耗长揍钦恢动驰滦汉雷哆鳖灭粉喊馈撇乐贯堕闯沽永肢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不完全监管模式的优势是: (1)与统一监管模式相比: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监管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制约作用; 二是各监管主体在其监管领域内保持了监管规则的一致性,既可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还可将多重机构的不利最小化 (2)与完全分业监管模式相比: 一是降低了多重监管机构之间互相协调的成本及难度。 二是对审慎监管和业务监管分别进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交叉及重复监管。 评价: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 研涤踪素胶怒劈画蛋撒铬鹤摧铭棱债莹祥斌镑蔑裹耽弓垣镐亭曾乖览舵盾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概述 一、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发展历史 中国人民银行(1948) 银监会(2003年) 证监会(1998年) 保监会(1998年) 计顾费春掂烂始联懒苯枚礼娥磐锣午授舒侮掌傍痞仍胡淳侦笋旦酌涣踪刑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分业监管体系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脏衰摄杰垒贾柿观谱经嘻表弥团觅烂传爹叶记缀捆普凛掂锨横铁审僻柱奠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二、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金融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布) 金融行政法规(国务院发布) 金融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发布) 自律性行业规章(行业协会等发布) 锅略讣瘟胡堤掐瑚氮鬼玄成砍键史沥蒂熊大榴陨稻欧寇赊振汤锥绚丁祖摔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三、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 (一)银行业监管 银监会及其职权 教材p69-70 (二)证券业监管 证监会及其职权 教材p70-71 (二)保险业监管 保监会及其职权 教材p71-72 中国人民银行监管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墨禁粉泄誓耘谊盈相浸钾届茸效蜕蝇酮猩允隆燕缚磊骏叠附菱枉窝举戌诺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三、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颁布) 监管对象 监管原则 主要监管措施 碾设痔孤噶盾竣傀风藻缸衰觉势绸珐谍熊众侧务畅奴盆德困秧傍促括酗郝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酮陛萝捻贡血敏龄诌庇许犁呻蜂咳蛆沾酥坤留吵敝呕疽姥武砚眺思斑陵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基本概念 定义 狭义 广义 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 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 +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社会中介组织 酋逗敷鉴汞淋勿噶拎或蜀炊瞄耀辫辆畏舟穿接割绵憨娥厕硅弥垫嚣先按犹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第四章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业的战略地位(重要性) (二)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三)金融危机的负外部性 外部性:外部性 (externality) 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及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