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视角下工作场所创造力的研究述评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PDFVIP

交互视角下工作场所创造力的研究述评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互视角下工作场所创造力的研究述评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PDF

  第 39 卷 第 3 期 外国经济与管理 Vol. 39 No. 3 2017 年 3 月 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Mar.  2017   DOI: 10.16538/j.cnki.fem.2017.03.004 交互视角下工作场所创造力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 吴启涛,  栾贞增1 2 (1. 青岛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 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工作场所创造力一直是企业创新研究的热点话题。区别以往工作场所创造力的 相关文献,本文采取交互视角,以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脉络为切入点,对影响工作场所创造力的 个体因素与组织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借用 AMO的理论框架,分别从能力、动机和机会三个方面,总结了这些交互作用对工作场所创造力 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当前开展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 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工作场所创造力;创新;交互视角;个体—情境交互;AMO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17)03-0051-10   一、 引 言 为应对动荡、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为 了回答这一问题,部分国内外文献聚焦在工作场所的个体创造力研究上,其核心观点是企业通 过吸引、筛选和留住高创造力的员工,为企业所用,能够提升他们对产品、服务、工作流程、管理 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水平,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工作场所创造力通常被定义为组织情 境下个体产生的新颖的、有用的想法或观点(Zhou和Hoever,2014),这些想法或观点有助于改 进或改善企业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工作方法或者管理流程等。不同于创新,很多学者认为 工作场所创造力只是创新的第一阶段,创造力更加关注新颖的、有用的想法或观点的产生,创 新则关注这些想法或观点的产生、实施和执行。 国内外现有文献分别从三个层面,即个体层面(如自我概念、人格特质、情绪)、团队层面 (如团队领导的风格和行为方式、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组织层面(如奖励体系、绩效 薪酬、工作设计),多角度探讨了个体因素和组织情境因素对个体工作场所创造力的影响。现有 文献产生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但仍存在着些许模糊和不足:(1)较少从个体与组织情境交 收稿日期:2016-05-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630112) 作者简介:吴启涛(1973—),男,青岛大学商学院讲师; 栾贞增(1989—),男,南京大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