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居秋暝){上课}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为何称他为“诗佛”? 原因:1、佛教在盛唐有很大发展,王维深受其影响。 2、王维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3、政治失意,亡妻不娶,使其思想渐倾于佛老。 朗诵诗歌 把握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首联交代了哪些信息,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①交代了地点、天气、 时间、季节 ②营造了幽静、清新、 明净、安宁的氛围。 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 “浣女归竹 喧,渔舟下莲动”, 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 “莲动”而后说“归浣女” “下渔舟”?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幽的环境是否和谐? 4、简析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课堂练习 * 山 居 秋 暝(míng) 王 维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属“山水田园诗派”,诗与孟浩然齐名,合称 “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走近王维 五律一般节奏: 221 / 21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这首《山居秋暝》的前三联, 分别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初读诗歌 把握文意 [首联] [颔联] [颈联]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 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再读诗歌 体会意境 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也有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是。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因为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反用典故。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此时的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而山居的美好让诗人对宁静平和的闲适生活产生向往。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译文“任凭山中春天的花草凋谢, 王孙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知 识 小 结 一、 王维简介 1)其人:山水田园诗人 2) 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 、《山居秋暝》 1)写景 意象:山 雨 月 松 泉 石 竹 浣女 莲 渔舟 意境:幽静、清新、明净、安宁 2)抒情: 远离官场,归隐山林 三、 山水田园诗 1)特征 2)鉴赏方法 山居秋暝 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人机艺术摄影》课件——项目5 无人机拍摄视频.ppt VIP
- HD21.2 S3-1997+A1-2002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热塑性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中文).pdf VIP
- 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 .pdf VIP
- GB_T 18920-20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pdf VIP
- 陀螺仪减震装置及无人机.pdf VIP
- 12J003室外工程(标准图集).docx
-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实践指南.docx VIP
- 最新医疗器械分类标准目录.pptx VIP
- 风电场项目风机及附属设备吊装工程(混塔风机吊装施工方案).pptx VIP
- DLT 5265_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搅拌楼安全操作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