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第四章节.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原理 第四章节

轴端接触面 当轴端1在止推轴承2上 旋转时,接触面间也将产生摩擦力。 2.2 轴端的摩擦(自学) 则其正压 力dFN = pds , 取环形微面积 ds = 2πρdρ, 设 ds 上的压强p为常数, 摩擦力dFf = fdFN = fρds, 故其摩擦力矩 dMf为 dMf = ρdFf = ρfpds 轴用以承受轴向力的部分称为轴端。 其摩擦力矩的大小确定如下: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6/8) 2r 2R G M ω 1 2 Mf dρ ρ r R ω 极 易压溃,故轴端常作成空心的。 而 较符合实际的假设是轴端与轴承接触面间处处等磨损,即近似符 合 pρ=常数的规律。 对于新制成的轴端和轴承,或很少相对运动的 轴端和轴承, 1)新轴端 各接触面压强处处相等, 即 p=G/[π (R2-r2)] = 常数, 2)跑合轴端 = fG(R+r)/2 根据 pρ =常数的关系知, 在轴端中心部分的压强非常大, Mf = fG(R3-r3)/(R2-r2) ,则 3 2 轴端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后,称为跑合轴端。 此时轴端和轴承接触面各处的压强已不能再假定为处处相等。 Mf = 2πf∫r (pρ) ρdρ R 则 总摩擦力矩Mf为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7/8) 故有滚 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平面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平面高副两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通常是滚动兼滑动, 因滚 动摩擦力一般较小, 平面高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其总反力方向的确定为: 1)总反力FR21的方向与 法向反力偏斜一摩擦角; 2)偏斜方向应与构件1相对构件2的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机构力分 析时通常只考虑滑动摩擦力。 通常是将摩擦力和法向反力合 成一总反力来研究。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8/8) t t n n V12 ω12 Mf Ff21 FN21 FR21 φ FR12 FR32 FR21 FR31 习题 Q 2 1 3 A B C 4 Md ω1 1 :图示机构中,Q为作用在构件3上的工作阻力。转动副的摩擦圆半径均为ρ。试确定图示位置时各运动副总反力的作用线。 C A B D 1 2 3 4 Q M ω1 Q 2 1 3 A B C 4 Md ω1 C A B D 1 2 3 4 Q ω1 M R43 ω23 ω21 R12 R32 R21 R23 R41 ω21 ω23 R12 R32 R23 R41 ω34 R43 R21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返回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不仅影响机械的运动和动力性能,而且是进行机械设计决定结构和尺寸的重要依据,无论分析现有机械还是设计新机械,都必须进行力分析。 §4-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或者成锐角; 1.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驱动力 (2)阻抗力 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其特征: 其功为正功, 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其特征: 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或成钝角; 其功为负功, 称为阻抗功。 1)有效阻力 2)有害阻力 其功称为有效功或输出功; 称为驱动功 或输入功。 (工作阻力) (非生产阻力)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