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用政府的建构社会资本和政府信用的关系视角
摘 要
长期以来,政府的形象与权力合法性在多维的网络社会中受到社会公众的普
遍关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普遍遭遇了信任危机的挑战,使得信用政府建设也
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构建一个充满民主、活力、信任的信用政府是2l世纪世界
各国政府致力改善的行动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经济财富和民主意识,
使得社会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组织、社团与政府之间建立的
合作关系支撑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信用政府的建构对于树立良好的
公众形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提升政府公信力都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信
用政府的建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纳入公众视野的,然而学者更多关注
的是如何提升政府自身信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资本的因素。
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视角是研究信用政府建构的切入点。将西部地区
的县级地方政府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
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为主线,以新的分析框架构建为逻辑起点,选取云南省县
级地方政府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信用政府建构的实现路
径。具体来说,通过回顾社会资本的嬗变和剖析政府信用的双重效应,从历史与
现实的角度挖掘了转型时期县域社会资本的变迁历程,以及地方政府信用的形成
机理与缺失内源,并以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了信用政府建构
的愿景分析与逻辑阐释,成为本研究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以实地
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了129个县级区域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综合运
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
究了二者之间的影响方式与作用机理,适时提出了社会资本关联性和政府信用传
导性的观点,进而比较了信用政府建构的三种模式,最终形成二元协同发展的建
构模式一一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的相互促进,主要包括政治信任的凝聚、多元网
络的融合和制度规范的约束。
研究表明,信用政府的建构处在社会资本与政府信用之间,具有两个重要的
特征,即“社会资本的恒定性”和“政府信用的共振性”。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
III
拟合与修正结果也基本印证了西部地区县域空间中信用政府建构的内在关系,既
体现了社会资本的内在关联,还凸显了政府信用的传导特性,主要得出以下四大
结论:(1)以人为建构的正式规则已经逐渐在县域经济合作中崭露头角,然而,
社会规范的正向作用始终依附于社会资本的其他结构要素; (2)西部地区县域
空间网络规模充分凸显了组织信任的重要性,但是汲取网络资源的手段和实现路
径却仍与人际信任有着较大关联性,信任关系纽带分别支撑着网络规模的扩张和
网络资源吸取,而社会规范作为关系网络的行动准则与标尺,扮演着维护社会网
络稳定性的功能角色; (3)政府能力的传导性是信用政府所表现的共性特征,
不同之处在于传导路径的多少,它与外部区域的社会资本存量、结构有关,这是
一种内在影响传导路径的制度因素;(4)政府能力的提升和政府公信的滑坡造成
了政府信用内在结构的不协调,但是,内在非一致性特征却没有阻碍政府官员的
政治晋升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呈现出一种自我维系、自我协调的特有信用
规则,这是压力型政府下特有的信用规则。
关键词:信用政府; 社会资本; 政府信用; 县域空间; 建构模式
IV
ABSTRACT
Foralong and of havereceived
time,governmentimagelegitimacypower
intensive attentioninthe
multi—dimensional
public network the
society.In
circumstanceof
worldwidetrustcrisiso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