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表达技巧{综合}
第一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 1.辨明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为诗歌表达之一。下面介绍几种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1)夸张 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 (3)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4)比兴 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 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5)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五环、玉盘”等。 2.常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其中常用的是抒情与描写。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描写则分为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以景结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作者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3.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等。下面选择几种简要介绍: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①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②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4)虚和实。 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5)动静、远近、高低结合 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词中常表现为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 我国古代山水诗在表现那种清静境界时,往往捕捉某种细微的动态物象或声象来作反衬,更能显出此境之清静。 (5)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山东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 2013年山东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2013年度品管部IQC组一一五金物料年度工作回顾&2014年度工作规划.ppt
- 2013年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解析{十}.doc
- 2013年技术方案培训讲座一螺杆空压机联网控制改造一1.pptx
- 2013年数学一和数学二考研大纲对比.doc
-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
- 2013年无锡会计继续教育整理题目{有答案}.doc
- 2013年春季三年级科学复习{2013年5月7日}.doc
- 2013年春季省开课程网络形考地域文化第1次作业(绪论、第1、2讲).doc
-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含答案.doc
- 2013年黔南州初中学业{升学}考试数学试卷解析_doc.doc
- 2013年高中化学 第二讲 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精品课件 鲁科版选修4.ppt
- 2013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整理过有答案).doc
- 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炼专题0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师版}.doc
-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三十四讲广谱抗生素.ppt
- 201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解剖学培训医学.doc
- 2013文学常识{32题,含答案}.doc
- 2013文学常识{32题_含答案}.doc
- 2013新人教版 6第一讲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陕西勉县九冶中学 苏丹.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