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酬和集中柳如是诗的文学内涵与书写策略苏伟然国立中山大学.docVIP

东山酬和集中柳如是诗的文学内涵与书写策略苏伟然国立中山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山酬和集中柳如是诗的文学内涵与书写策略苏伟然国立中山大学

《東山酬和集》中柳如是詩的文學內涵與書寫策略 蘇偉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四年級 摘要 當今研究柳如是文學成就的學者,目光大都專注於她崇禎十二年(1639)以前的作品。是以本文旨在探析《東山酬和集》中柳如是詩的文學內涵與書寫策略。筆者依詩人傳記資料與詩作內涵上的特質將集內諸作分為「初遇之樂期」、「悲喜交雜期」與「小別沉澱期」三個階段探討。「初遇之樂期」諸作用典技巧成熟,內容上則呈現了詩人對錢謙益仰慕的情愫及與牧齋共遊之喜樂。「悲喜交雜期」諸作巧妙的運用各種詩藝表達戀愛中複雜的情感,藝術成就最高。「小別沉澱期」諸作則展現了多采多姿的語言風格。再以這個分析作為基礎,爬梳柳如是從《戊寅草》、《湖上草》到《東山酬和集》詩藝與詩風的變化。柳如是早年受其戀慕對象陳子龍「擬古」詩學的影響,《戊寅草》諸作皆有宗唐的傾向,然《湖上草》諸作已漸能吸收宋詩長處;至《東山酬和集》時期,詩人創作技巧已臻成熟,集中諸作可以說是錢謙益詩學的實踐。柳如是詩風的變化正反映了清初詩壇「雲間」、「虞山」兩種詩學思潮的角力、消長,是以柳詩在清詩史上應有其獨特的位置與代表性。 關鍵詞:柳如是、錢謙益、《東山酬和集》、《戊寅草》、《湖上草》 壹、前言   明末清初的傑出詩人柳如是(1618─1664),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卒於清康熙三年,吳江盛澤人(一說浙江嘉興人)。本姓楊,用過之名有雲娟、影憐、愛……等。後改姓柳,名隱,又更名是,字如是,一字蘼蕪,號我聞居士、河東君。她出身於章臺,和雲間諸子李雯、宋徵輿相交甚密,與陳子龍(1608─1647)更有一段深刻的情緣。顧苓〈河東君小傳〉:「河東君者,柳氏也……適雲間孝廉為妾,孝廉能文章,工書法,教之作詩寫字。」曖昧的道出兩人的關係,以及柳如是的文學創作是如何受到陳子龍影響。崇禎十三年柳如是訪虞山錢謙益(1582─1664),次年,歸於牧齋,此後學養與眼界更寬,不同以往。柳如是詩風的變化可以說反映了清初詩壇「雲間」、「虞山」兩種詩學思潮的角力、消長。   本文探討的《東山酬和集》上下兩卷,收錄了崇禎十三年仲冬到十四年六月間錢謙益、柳如是及錢氏友人的唱和之作。錄詩共七十七題,九十七首,乃牧齋於崇禎十五年元夕之前所編定。集內河東君詩十八首,非但是考察錢、柳情史之重要關鍵,亦展示了柳如是純熟的詩藝,及其詩風的轉變。近代柳如是研究的開創者陳寅恪對此集的評價極高,《柳如是別傳》云:「今讀東山詶和集,其驚才絕艷,匪獨前此類似之作品,如干令升曹輔佐陶通明及施肩吾諸人所結集者,不能企及,即茫茫禹跡,後有千秋,亦未必能重覩者也。」遺憾的是現下研究柳如是文學成就的學者,目光大都專注於《戊寅草》與《湖上草》——即崇禎十二年以前的作品。有鑑於此,本文關注的重心放在《東山酬和集》集中柳如是的十八首詩作,探究每首詩的文學內涵與書寫策略,觀察詩人的心境轉折。此外,筆者亦打算進行歷時性的研究,爬梳柳如是從《戊寅草》、《湖上草》到《東山酬和集》詩風有怎樣的變化,企圖掌握柳如是於《東山酬和集》中詩作之風格特質,並為柳詩尋求詩史上的定位。 貳、《東山酬和集》創作背景──明末名士歌伎的文學交流   前言提及《東山酬和集》收錄了崇禎十三、十四年間,錢謙益、柳如是與錢氏友人的唱和之作。此集可以說是明末名士與歌伎文學交流之下的產物。因此在評述《東山酬和集》中的柳如是詩作之前,有必要先大略地探討明末女性(特別是歌伎)的文學環境。   十六、十七世紀之後的中國由於科技技術的重大突破,經濟快速成長,識字及受教育的人口大量增加。中國的女性文學也在這個時代蓬勃發展,依孫康宜的觀察,明清兩朝所刊刻女性文人著作者有三千五百人之多。倘若當時女性脫離了傳統禮教「內言不出於外」的束縛,這數字恐怕不止於此。女性文學的興盛也表現在江南歌伎文學這個環節。雖然明末天災戰亂頻仍,但江南一帶富甲天下,仍舊可以維持一定限度的富庶。在這樣的經濟背景支撐下,江南的歌伎的「市場」依舊是存在著的。明代歌伎不但精熟於音律,更由於大時代的經濟較唐宋時候繁榮,他們往往也雅擅丹青,長於吟詠,甚至是戲曲的專家。明代歌伎比起唐宋歌伎幸運的是明代文人不但珍視歌伎之美色以及創作的才華,更願以與他們「平等」來往。在這個時代,歌伎不只是名士出遊時所攜帶的「花瓶」——單純用來陪酒、聊天、談笑及和詩的對象。名士歌伎之間往往有深入的情感來往,甚至是婚姻的結合(雖然大多數僅僅是娶為妾)。如顧橫波與龔鼎孳、冒襄與董白、吳梅村與卞玉京以及本文關注的重點錢謙益與柳如是。綜上所論,明末文士與歌伎在文學上的交互影響是很大的。是以下個章節探析《東山酬和集》中柳如是詩作時,有個重點不能忽視,那就是錢、柳之間的來往以及錢謙益論詩的觀念是如何影響柳如是的詩作。到了第四節,我們也觀察柳如是的《戊寅草》、《湖上草》是怎樣受到陳子龍的影響。 參、《東山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