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汉初世风与司马迁 的天人思想
司马迁撰写 《史记》的 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引自 《汉书
司马迁传 》 )。用今天 的眼光看 ,“成一家之 言 ”是在“通
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实现的,它的着眼点是 “究天人之
际”。问题是,司马迁为什么要在考察天人关系的基础
上“成一家之言 ”呢 ?
其实,这一 问题不难 回答 。宗教神学的支撑点是强
调天的至上性,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纳入到天命的范
围。为了强化 自身的统治,统治者需要 以宗教神学来证
实承天受命的合法性。春秋 以降,虽然出现了一些怀疑
天以及天命的言论,但总的格局是维护天的至上性。这
时,虽有人对天的至上性和意志性提出了质疑,却无法从
根本上动摇 已有的宗教神学秩序 。具体地讲,春秋战国
时期否定神的社会思潮发生在王室衰微的背景下,人们
对神的否定实际上是从怀疑周人的天命学说开始的。怀
疑或否定周人创立的天命学说,只表 明利用神权施行统
第 2 页
治的周王朝失去了往 日的威权,并不代表人们要从根本上否定宗
教神学的存在 。也就是说,宗教神学虽受到 了挑 战,但不能改变宗
教神学为普遍信仰的格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邹衍发 明了五德
终始说,通过强调五行胜克(胜 )完善 了新 的宗教神学体系 。为 了
修复周人德治理论上的缺陷,邹衍在承认天命 的基础上,将周人强
调 的德性发展为命定论 。进而言之 ,天命神圣既不可违背,同时又
有运数。五行配五德,社会运动按五行相克或相胜的术数原理终
始循环 。
这一理论成功地挽救了春秋战国以来所出现的宗教危机,其
精致的形态受到秦人的高度重视 。在宗教神学为基本信仰的背景
下,秦人要划清与周王朝的界线,既不能认 同周人 已有 的宗教神学
秩序 ,同时也不能否定宗教神学 的存在,在这种两难 的境地 中,选
择五德终始说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五德终始说受到秦
人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五德终始说改造了旧有的神学理论结构,
更重要的是它为秦统一六 国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在这场宗教改
革 的运动 中,秦人 以五德终始说推导天运,企图通过维护天的至上
性来争取六国民众的认可 。这一时期,旧有宗教神学体系的崩溃
并不代表人们 已完全地丧失了宗教神学方面的信仰,相反,更多的
社会群体还渴望建立新 的宗教神学秩序 。正是 因为看准 了这一
点,秦王朝在 向宗教神学回归的过程 中,才毫不犹豫地将邹衍的五
德终始说立为 国家宗教学说。
史称“汉袭秦制 ”,一是说汉代承袭秦代 的政治制度;二是说
汉代沿袭秦代 的宗教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一是刘邦建汉 ,没
有 自己的制度,需要参考秦代的政治制度;二是刘邦长期生活在
“信巫鬼 ,重淫祀 ”(班 固 《汉书 地理志下》 )的楚地 ,出于文化上
的自觉或下意识,势必要关心宗教在政治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逐步革除秦代文化专制 的过程 中,汉代 出现了相对宽松 的
政治环境 ,乃至于不同的学说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时期
第 3 页
人们关心的话题有两个,一是天的至上性不容怀疑,必须加以维
护;二是天下需要安宁,需要 以秦为鉴,革除弊端 。这两个话题实
际上是天人关系构成的两个方面。对于那些 自觉地为新朝服务的
读书人来说,当他们发表 自己的政见时势必要从解构天人关系入
手 。本来,如果沿着汉高祖刘邦既定的思想路线走下去的话,汉代
有可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自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后,汉代学术及政治遂纳入 了儒家的轨
道 。“独尊儒术 ”虽然消解 了汉代文化多元化 的可能性,然而却需
要将其他学说作为异端来加 以清算,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天人之间
的关系遂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用今天的眼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