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玉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影响
简论玉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影响
【摘要】起源于8000年前的中国玉文化,历经社会形态变更,代代传承,从未间断。其发展经历了事神致福的阶段、象征权力的阶段,最终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传承了儒家对君子修身治国的传统;该文化的发扬连接了中国的各地区和民族,也影响了周边国家地区。至今玉文化在中国仍生生不息,我们生活的各方面也都充斥着玉文化的影子。【关键词】玉文化玉的发展 玉礼仪 玉器人格化一、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玉文化“龙的传人、玉的文化”这一流传久远的话,足以彰显中国玉文化的影响之广大。玉文化已传承了8000多年,可以说一部中国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起源史、崛起史、民族融合史和东西文化交流史。玉身上承载了太多信息,需要我们倾心去聆听解读。
中国四大玉石分别是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绿松石。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来自兴隆洼文化遗址,地址位于西辽河流域与内蒙古地区一带,从兴隆洼遗址中出土的玉玦[ 也就是古代的耳坠。]、长条形玉坠来看,当时人们已经能够把玉材从石材中分辩出来,并掌握了抛光成型、钻孔等技术,玉器加工已初具形态。其后3000年中,中国的玉器制作技艺发展缓慢。但到了距今5500年左右,玉器技艺的发展突然加速。据考证,在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中部的山东大汶口文化中,竟都在普遍地使用玉。红山文化出土了玉猪龙[也有人认为其原型是猪或金龟子的幼虫蛴螬。]、玉鱼龙、玉鸟龙许多胚胎造型的玉器,反映出红山先民对于生命在自然进程的一种认知。良渚文化出土了玉琮玉璧,那是古代人用于祭祀天地的法器。这意味着5000年前,玉已经成为了偶像被人崇拜,并成为了专门的祭祀用品。
距今4200-4000年的黄帝时期有着“百辟群臣”、“列圭玉于兰蒲”、“分别尊卑华戎”的说法,这表明从黄帝时代已建立了圭璧制度,以此规定宫廷和臣属官员的等级。由此推知:原始社会的玉器多用于祭葬,而自黄帝始,玉器则施用于政治场合,施用于氏族部落联盟的等级制度,这是国家玉礼仪制度的初始。正因为用玉表明等级,才可能有后来周朝玉器在国家殿堂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颛顼时代“绝地天通”的记载:人们将祭神活动与治人活动分开,有专人从事祭祀占卜活动,其实质是实行神权统治,操纵社会意识形态。但这也推动了玉崇拜观念,史前玉器文化迅速发展。
二、发展于奴隶社会的玉文化夏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玉礼仪用器的比例突出,在中国玉器史上第一次显出国家礼仪用玉的特征。商代的玉出土情况为:除王都外,各地玉器出土分布不突出,玉器为国家政权垄断。同时玉雕技艺的高超精湛,造型精美成熟,礼祭用玉品种丰富,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玉雕制品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开发,也表明的玉器走向了社会生活的领域,为玉雕艺术打开了另一扇通大门。自殷商始,中国就开辟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由于和田玉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艺术宝库和珍贵遗产。
西周在分封制和典章制等社会变革的影响下,第一次以较大篇幅建立和完善了用玉制度,开拓了我国舆服制度,此后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冕服用玉的制度。此时自上级到下级,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用玉需求,从而促进了玉器的发展。周人从殷亡中认识到天命靡常,西周玉器由祭祀先祖和神明开始转向以表现人为主体,玉器虽多为人兽复合造型,但也突出了人体的结构动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崩乐坏”的观念,导致君权削弱,诸侯王纷纷僭用天子之礼,显示王者尊严。“百家争鸣”的现象导致新的用玉理论的建立,孔子“贵玉贱珉”、“君子比德以玉”的思想重新阐述了古玉文化的理念——数千年来象征巫术和王礼的古代玉器转向象征道德伦理。这表明玉器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玉器人格化”形成。 在此期间,和田玉的传播北到漠北,南往滇缅,西往中亚,传往了世界各地。这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书下了精彩的一笔。三、璀璨于封建社会的玉文化汉承秦制,虽保留了周礼的用玉思想,但周礼“六器”仅存“三器”。汉时出现诸侯王级以上官员的玉衣之制,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认为玉可使尸身不朽,可通过玉器沟通神灵。这表明玉器开始往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而汉代的丝绸之路,将其称为“玉之路”可能更恰当。古时到西域的通道主要有三条,南道北道中道。其中南道、中道都通往出产玉石的昆仑山脉。南道即后来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可见丝绸的东西贩运乃在汉代之后,但玉石的贸易自文明社会以来就未停止过。魏晋南北朝之时,由于匈奴南下,将胡人用的带扣[由金、银、铜、铁、玉石各种材料制成的饰品。]习俗传入内地,后又出现了玉带的习俗,便是北方少数民族流传过来的。唐代后,曾沿着从巫术到儒教的轨迹发展起来的六器六瑞的礼玉体系开始瓦解,以玉殓尸的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