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藏酒是醇香-老窖醇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间藏酒是醇香-老窖醇香

花间藏酒是醇香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唐代诗仙李白一生好酒,他的诗独创了一个酒文化世界。这花间喝酒之事,在盛唐时期,屡屡出现并不奇怪,不过在酒城泸州,这样的风雅无人记载,但是,其花间藏酒,倒还有着流传。 民国时期的泸州,尽管有着护国战争的枪声,其酒业似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那时的桂花街,也就在现在的江城附近,狭小幽静,长长的酒巷尽头,总飘来袅袅的酒香与花香。这里遍植桂花由来也久,而酒窖,早在明清时代就也存在,所以,这桂花街因靠近长江,有水环抱,住的都是鼎鼎大名的酿酒大户。 桂花街尽头有一户一家,姓连,名尊三,其作坊“益记”,乃泸州老作坊名。这连尊三本是湖北人氏,来泸州投亲靠友,因喜泸州酒好,乃花费一万大洋,买下“益记”几口窖池,和着儿子媳妇一起,在泸州以酿酒为生。 那连家槽坊位于桂花丛中,每每秋酒成熟,匠人们起糟、蒸馏之时,槽坊氤氲的雾气,和着飘香的桂花一起,成为泸州的一大风景。连家老窖酒一出来,热热浓浓,经过短暂储存,更醇厚爽净,余香满口,老百姓均说:“这老窖酿酒,真是格外醇香啊!”因为,被老百姓美名为“老窖醇香”。 时间推移到了1939年,众所周知,这个年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因国防内迁,四川人口大增。当时的泸州是中国西南大后方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兵员、物质集散转运中心,东门口市民东门口那段长江几乎都被血染红。飞机也在大河街、大北街等地扔下了数十枚炸弹,泸州北城一带成了火海…………”,哀哭声里,但见市民们跌倒滚爬,方知灾难降临,于是,拉起妻儿,在骚乱的人群中,往人迹稀少的忠山跑去。 等轰炸过后,连尊三一家才敢回到桂花街——但见市里尸体遍布,血流成河,幸存的人流离失所……从那以后,泸州官府开始在钟鼓楼挂灯笼向市民们发警报,一时,整个泸州,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1939年9月11日,泸州人称为9·11”惨案。那天9时半,36架泸州上空。事前钟鼓楼未拉响警报。当人们听到嗡嗡的飞机声时,才发现是日本飞机。据说是日本特务探听到重庆606兵工厂西迁到泸州高坝,有几艘运送机器的货船停靠到东门口码头,于是积聚主要的空军力量,从湖北宜昌机场起飞,对泸州进行地毯似轰炸经过劫难的泸州,满目残垣断壁,随便走到哪个角落,都会传来祭奠亲人的悲号声……. 此值秋季,金桂盛开。桂花不懂亡国恨,阵阵暗香还袭来。望着埋好的酒坛,这时,儿子连诚突然跪在父母脚下,含恨说道: “父母回老家躲避战乱,儿本该同往,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儿岂能苟且偷生?所以决意加入抗日义军。孩子尚小,托付父母抚养成人,儿若能凯旋归来,定为父母养老送终,如若不能,请原谅儿子不孝!” 连诚说完,长跪哭泣不起,连尊三夫妇听儿此言,不禁老泪纵横,见儿子决心也下,连尊三于是对儿子说:“报效祖国,乃君子之德,我不阻拦你,我只求战争结束,天助我一家在槽坊桂花树下团聚!”母亲将一玉雕酒葫芦从脖子上摘下,挂在儿子胸前:“这附身符,保佑我儿平安归来…….言语哽咽中,一行行老泪潸然而下。 第二天,连诚将父母送上去湖北的船只,在亲生儿子脸上亲了亲,毅然转身,加入泸州组成的青年义军,北上抗日。 据《泸州史志》记载,从1939年正月到1944年7月,日本飞机前后十次轰炸泸州,给泸州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总计死伤4300余人,公私房屋被毁近万间,近万人流离失所…… 抗战胜利了,连尊三一家人颠沛流离地回到桂花街小巷口——老槽坊还在,那埋的“老窖醇香”也安然无恙,但是,儿子连诚却一直没有回来…….一天、一天,连尊三在小巷口守望着儿子,迟迟不愿打开酒坛。 那日,一军人模样的年轻人来到桂花树下,看见连尊三,给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手里拿着战友连诚的遗物——那挂在胸前的玉酒葫芦。他说,在与日军的最后决战中,连诚用刺刀杀死了五个日本鬼子……. 一夜之间,连尊三白发苍苍。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连尊三独自来到桂花树下,打开那存封于地下的“老窖醇香”,那酒,似乎懂得老人的心情,顿时,酒香弥漫了整个桂花街,仿佛儿子连诚的英魂归来!连尊三用手蘸一点酒放进嘴巴——用舌头喳喳两下,这埋藏于地下5、6年的酒啊,丰满醇厚,滴滴香浓……他用颤抖的手将酒舀出,盛于杯中,毕恭毕敬地仰望苍天—— “诚儿,你是为父的骄傲,为父用你生前酿制的酒,敬你…….” 连续三个月,泸州市人民敲锣打鼓地欢庆抗战胜利,连尊三捐献出了埋藏于桂花树下的所有老窖醇香,人们在畅饮中感受和平与美好,于是把老窖醇香叫做“庆功酒”、“英雄酒”、“和平酒”…… 1983年,中共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到泸州,在听得这一段故事时,很深情地品味了老窖醇香,总书记说——“这酒香,是一个城市的精魂,更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他挥毫写下了“风过泸州带酒香”几个字…….从此,泸州市政府将大驿坝泸州老窖花酒厂这一段路,命名为“醇香路”。 此刻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