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化典籍解释目的内容意义.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文化典籍解释目的内容意义

第六章 古典文化典籍解释 第一节 古代文化典籍解释 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一、古代文化典籍解释的目的 1、克服语言障碍以初步读懂古代文化典籍 2、消减历史距离以全面进入古代文化典籍 3、依据历史现实需要以深入阐发古代文化典籍 二、古代文化典籍解释的内容 (一)解释典籍文本的语言 (二)考察作者立说的语境 (三)阐发经典蕴涵的义理 (一)解释典籍文本的语言 1、诠释词义 2、疏通文意 3、阐释语法 4、分析篇章结构 5、阐明修辞表达方式 1、诠释词义 A.诠释词义的重要地位 为核心内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对象是理解困难的词语。 例:初,延年母自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报囚…… 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看儿子,打算跟随严延年一起进行腊祭。到洛阳时,正遇到处决囚犯。 B.注释词义的形式 (1)直训   直接以词解词。用已知或常用的词解释同义词(近义词),叫直训。 如:元,始也;舟,船也。 (2)义界 也就是“下定义”,用一串词(词组 或句子)给词义做定义式的解释,以 指明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使人明了该 词与其他语词的异同。 如:肥,多肉也;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目的、原则和特点 B.注释词义的形式 (3)串讲中释词   在串讲句子、文意的同时指出词语的意思,这是释词的一种特殊形式。 2、疏通文意 A.解释句意 (1)解释句子实意  用翻译的方法解释句子的意义,所解释的是句子的实在意义。 疏通文意 (2)指出言外之意  用串讲的方式指出句中的言外之意。 疏通文意 B.归纳篇章主旨   汉代的注解采用的是章句体,在每一章的结尾处会出现“章指”两个字,里面对文章的主旨就进行了概括。 阐述语法 语法:遣词造句的规则。 第一本专门讲语法的书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对语法的阐述包括两大类:词法、句法。      词 法 主要是实词、虚词的划分;各类词的语法功能的分析。重点是对虚词的解释。 两汉时期的训诂学者把汉语词汇分为:词(虚词)、事(动词、形容词)、名(名词、人称代词)。 句 法 (1) 对句读的分析。   用术语“绝句”表明句子的停顿。古人给书做注解,进行注解的地方,往往也就是应该断句的地方。 (2) 对句式的分析  主要包括:语序、省略、句型等问题 (二)考察作者立说的语境 1、揭示作者面对的现象和问题 2、勾画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如:齐人取子纠杀之。(《春秋》) 《左传》详细讲述过程,使读者明白当时作者所面对的现象和问题,进而展现其政治观和历史观。 (八月庚申日,鲁国跟齐军在乾时作战,鲁军大败。)九月,齐国杀死公子纠。 鲁以外的国家不能说取,经文用“取”字,是责备鲁国。取,表示容易得到的意思,就像说拿来那子纠就杀了。十户人家的小城就可以避难,百户人家的小城就可以隐藏不死,凭着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却不能保住公子纠,因此鲁公要被责备呵。 (三)阐发经典蕴涵的义理 1、探求经典作者的本意 2、发掘经典文本的意蕴 3、将探求到、发掘到的本意、意蕴引进现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中。 例 如:《论语》为政以德 朱熹: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所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 再如:毛亨解释《关雎》是申言“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后人指出“此乃传体,并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之。” 三、古代文化典籍解释的意义 1、有助于读懂古代文化典籍(正确的解释) 2、有助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全面的解释) 3、有助于阐发全新的义理(创造性的解释) 四、“训诂”与古代文化典籍解释 所谓古代文化典籍解释,实际上是指的广义上的训诂。 (一)什么叫训诂 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毛诗诂训传》。这里的诂训就是训诂。 第一种观点 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个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a.诂是解释“异言”的。 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分古语与方言两类,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方言》:“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b.训是“道形貌”的。 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第二种观点 近代学者黄侃先生:“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训诂以语言解释语言 总结训诂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