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处理第一讲 概论
小结 材料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影响 2 2.3.2 磨粒磨损过程的影响因素 磨损与硬度有关,但不是单值对应关系 相同H下,奥氏体、贝氏体的耐磨性大于珠光体和马氏体; 夹杂物在磨损过程中容易剥落、开裂而大大降低耐磨性。 2.3.2 磨粒磨损过程的影响因素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速度、载荷、磨损距离、磨粒冲击角、湿度、温度、腐蚀介质等 如:湿磨损由于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磨损率稍有下降。但在腐蚀介质剂及高温条件下的磨损速率大幅度增加。 工况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3 2.4、其他磨损形式 1 疲劳磨损 接触疲劳 出现在滚动接触的表面上,如(轴承,齿轮,车轮,轧辊) 当主要失效形式为点蚀和剥落时(磨损是以裂纹萌生为主),因此硬度越高,裂纹越难于萌生。 当润滑条件下的擦伤为主要机制时(裂纹扩展为主),硬度越高,擦伤越容易,疲劳寿命反而降低。 2 腐蚀疲劳 3 冲蚀磨损 2.5、提高零件耐磨性的途径 磨损失效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无确定公式描述,但是设计或改善零部件的耐磨寿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工程结构的合理设计 尽量降低对磨材料的交互作用力;从设计原理上减摩;设计时综合考虑维修难易程度、产品成本、使用特点等。 2 零件磨损机理预测,分析和耐磨材料的选择 3 材料表面耐磨和减摩处理 通过表面工程提高耐磨性,从两方面着手:一、提高力学性能;二、降低摩擦系数?? 名词概念 理想表面结构 清洁表面结构 实际表面结构 表面粗糙度 拜尔贝层(微晶层)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磨损 粘着磨损 磨粒磨损 疲劳磨损 腐蚀磨损 微动磨损 冲蚀磨损 气蚀磨损 内容要求 1.了解固体材料表面与内部的不同之处。 2.掌握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3.了解并掌握实际表面结构的一些典型特征。 4.了解磨损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影响固体耐磨性的因素。 5.掌握磨损的机制。 6.掌握控制磨损的一些方法及其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应用。 扩散激活能Q与扩散途径有关 扩散途径 体扩散 表面扩散 晶界扩散 位错扩散 其中,后三种扩散都比第一种扩散快,又称短路扩散。 Q表<Q界<Q位<Q体;D表>D界>D位>D体 1.5、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5.1 吸附的基本特性 物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力场不饱和,有吸附周围其他物质分子的能力,即所谓吸附作用. 有二类: 物理吸附----范得华力 化学吸附----化学键 1.5.2 固体对气体的吸附 任何气体在其临界T下,都会吸附于固体表面,即发生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不发生电子的转移,最多只有电子云中心的变动. 物理吸附容易解吸,为可逆过程; 化学吸附很难解吸,为不可逆过程; 并不是任何气体在任何表面都可以发生化学吸附。如H2可以在Ni的表面发生化学吸附,而在Al 上则不能。 1.5.3 固体对液体的吸附 电解质吸附 使固体表面带电or双电层的组 织发生变化,也可以产生离子交换。电镀 非电解质吸附 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层以外就是本体相溶液。吸附热很小,相当于溶解热。 固体对液体的吸附也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普通润滑油,极化了的长链油分子与金属表面发生较弱的分子引力结合形成物理吸附膜。16烷 化学吸附往往是首先形成物理吸附,然后在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化学吸附。结合能高,不可逆。 硬酸脂与FeO作用生成硬脂酸铁皂膜 1.5.4 固体表面之间的吸附 两表面必须靠近到原子间距的范围内,才能产生固体表面吸附。 用粘附功描述粘附程度: 表面污染影响很大。如铁若在水银中断裂,裂开面可以再粘合起来,而在空气中就不行。 1.5.5 吸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莱宾杰尔效应 由于环境介质的作用,材料的强度、塑性、耐磨性等力学性能会下降。 原 因 1. 不可逆物理过程效应 如:腐蚀不改变力学性能,通过减小尺寸使性能下降 2. 可逆物理和化学过程效应 使表面自由能下降,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莱宾杰尔效应 例:玻璃、石膏吸附水蒸气后,强度下降; 铜表面覆盖熔融薄膜后,使塑性大大下降。 环境介质的影响有很明显的化学特征; 1 表面活性熔融物的作用十分迅速; 3 只要很少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就可以产生莱氏效应; 2 只有对该金属为表面活性的液态金属才能产生影响。如水银降低Zn的强度和塑性,但对镉无影响 微米级的薄膜就可导致脆性破坏,与溶解和腐蚀不同; 几滴活性熔融金属就能引起低应力解理脆性断裂; 表面活性物的作用是可逆的; 4 但熔融物在无应力试样中沿晶界扩散的情况例外。 莱氏效应的产生需要拉应力与活性物质同时起作用; 5 莱宾杰尔效应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莱宾杰尔效应的机理: 是金属表面对活性介质的吸附,使表面原子的不饱和键得到补偿,使表面能降低,改变了表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金属的表面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虚拟仪器(LabVIEW)实验报告.doc
- 英语基础时态(一般现在、过去、将来、现在进行).ppt
- 蒸汽和热水伴热设计工程规定.doc
- 虚拟仪器及labview4.1.ppt
- 薄血膜原虫形态.ppt
- 虚心有节的竹.ppt
- 虚拟仪器复习.ppt
- 虚拟仪器复习题库.doc
-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2-3.ppt
- 虚拟组织绩效模式的因果与干扰.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